美术史的实践和方法问题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艺术史 艺术理论 艺术 艺术史书单 艺术(史)研究 历史 方法 奥托·帕希特
发表于2025-02-02
美术史的实践和方法问题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作者本人的艺术感知力,是对其观点的最佳阐释。
评分帕希特用辩证视角对美术史方法论进行剖析,从整体说他是发展论拥护者,对李格尔“艺术意志”持肯定态度,核心观点从形式分析出发。另一方面,无论是前后章节的首尾相扣还是对不同方法论代表的正反打写法都形成了奇妙的对话感,尽可能不陷入“主义”式的独断,与他对艺术史研究所要发掘的内在“张力”观点互为表里。他时刻提醒我们任何方法都是基于通向理想之路上暂时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理想可能永远无法实在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中,但对阐释有效性做评估,对个人与超个人关系做厘清,对个人艺术发展融入事件连续统一进程做询问都是必要的。所见之物的概括与被描绘对象对描绘的抵抗之间的冲突,具体历史情境与艺术家形成的变调中的相同旋律,都是意在排除任何绝对的进步论而将事物放在进程中以期寻找自身的语言。好奇“长袍”问题。凡·艾克兄弟译错扣一星
评分例证挺丰富的
评分从泽德迈尔的直系接班人一窥新维也纳学派。侧重于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讨论了风格断代、细节鉴定等传统美术史研究方法的缺陷(风格断代实际上是从后往前的回溯,而细节鉴定法事实上忽略了艺术家作品中的整体意志。)最重要的地方依然在于其结合泽德迈尔的格式塔心理学调和天才论和历史论的尝试,其中分析伦勃朗如何通过埃尔斯海默、古德特一路而受到卡拉瓦乔的影响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关于文字描述画面这一实际上涉及图-文转换的艰难任务进行了超前的反思,给我很大的启发。
评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写法特别扎实,对西方艺术史学史上几种非常重要的学说都进行了很深入的追问。翻译上,总还是有一些别扭的地方,比如“形式的机会”,“锯齿风格”和“棱角风格”的部分。。。
奥托·帕赫特(Otto Pächt,1902—1988),新维亚纳艺术史学派代表人物,曾在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和维也纳大学教授艺术史。他在中世纪彩绘写本研究,对15世纪荷兰、法国、德国绘画与雕塑研究都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为牛津大学的博德林图书馆和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彩绘写本所编撰的目录,是中世纪书籍插图研究的奠基之作。
薛墨,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撰写、翻译了大量学术类文章,并发表在专业刊物上。编撰《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博物馆学导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西方美术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美术文献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
本书作者奥托·帕希特是20世纪伟大的美术史家、新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的关键人物。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引导读者如何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品。他强调回到观看本身,美术史所关注的始于眼睛而非文字。
本书为奥托˙帕赫特的重要代表作,也是西方艺术史学史上的经典文献,是一部有关美术史学和研究方法的经典著作。书中荟萃了帕希特杰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探讨了美术史研究的诸多关键问题,对发展论、图像志、图像学、风格问题、鉴定、历史与个人、心理学与艺术史研究等做了深刻反思,同时剖析了李格尔、沃尔夫林、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泽德迈尔等重要美术史家的思想与方法。书中不乏对图像形式的生动描绘,既表现出德语界学者严密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体现了作者缜密的历史逻辑和对艺术的直觉感知力。作者意在通过此书重构艺术产生的原始文化与社会环境,澄清那些已不为人熟知的时空观念和重要的象征符号,从而强化观者的感知力。帕赫特在书中深入剖析了从李格尔到沃尔夫林、潘诺夫斯基等重要艺术史家的思想,一直强调要回到观看本身。帕赫特最大的贡献在于让学生和读者懂得面对艺术品时如何从艺术史的角度来思考。本书可被列入艺术史经典著作之列,在抽象思维中闪烁着光芒,对图像形式的描绘无以伦比,同时还充满了缜密的历史逻辑和具体史实,这使得帕赫特能与沃尔夫林、李格尔、瓦尔堡、潘诺夫斯基齐名,成为西方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史的布道者。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美术史的实践和方法问题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