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最富影响的人文学者之一。 1939年生于重庆,祖籍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贵州任中专语文教员十八年。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近年来关注中学语文教育问题。2002年8月退休。
主要著述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心灵的探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压在心上的坟》、《1948:天地玄黄》、《话说周氏兄弟:北大演讲录之一》、《返观与重构: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六十劫语》、《鲁迅作品十五讲》、《语文教育门外谈》、《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生命的沉湖》、《鲁迅九讲》、《我的精神自传》、《致青年朋友》、《论北大》等。另主编或合编《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八卷本)、《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四卷)、《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新语文读本》、《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等。
90后的孩子已经无法对1948年的事件产生共鸣,也无法理解当时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时代话语的转变在悄然中发生,而钱老这本书以个人日记为引子,以“一年写一个时代”,用两种叙述方式的切换将读者带入1948年的文学历史之中。 尽管写作者试图保持历史还原时自己的冷静客观,但...
评分并非只有罪恶才会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而眩惑一时 1948年毫无疑问是一个没有余裕修饰自己的时代 知识分子的天真理想也披上了那皇帝的新装 当革命胜利的火光裹挟着解放的热望滚滚而来 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美好幻想又再次翻腾而上 战争话语的火苗点燃了文学话语暂时自爆的引线...
评分90后的孩子已经无法对1948年的事件产生共鸣,也无法理解当时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时代话语的转变在悄然中发生,而钱老这本书以个人日记为引子,以“一年写一个时代”,用两种叙述方式的切换将读者带入1948年的文学历史之中。 尽管写作者试图保持历史还原时自己的冷静客观,但...
评分22年后再看,老钱力透纸背的功夫依然令人震撼。在1948年的固定时序中,老钱涉及的文学空间有延安(解放区)、北平、东北、战场(这不是类别清晰的范畴),相对来讲,上海、南京比较弱,而且主要是以校园的空间呈现的。在老钱笔下,1948年并非以一具有独立身份的年份,而是1949...
找不到题目,我导推荐这本书。真不错!文和史结合得很好,分析很到位。缺点:一是每章开始的叶圣陶日记显得很奇怪(虽然作者在后记里有解释);二,后面两三章不如前面写得好。至于论文题目,可能仍是没戏,因为里面涉及的多是文学,而我对文学很是陌生,而且大部分内容涉及我党。可查查一两个刊物。
评分此书别名可称《文革前传》。 用了三天的闲暇时间,废寝忘食马不停蹄地读完,实在太好了! 读此一书,终身圈粉!
评分钱理群先生的文学史家的功力在这本书的写作中展露无疑,既有纷繁复杂甚至细枝末节却意味深长的历史细节的考据,又有贯穿其中的思想力与想象力,犹以“‘新的小说的诞生’——1948年9月(二)”最为精彩~并且,在写作中的点到为止更是显示出内力的深厚,这些点到为止之处成为大量的空白,可挖掘的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的信息太多太多,虽然部分内容成为《岁月沧桑》的主体内容,但是假以时日,我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去填补这些空白~ 只不过,美中不足之处是,作为题记的《叶圣陶日记》的内容与论述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甚至有些牵强,但瑕不掩瑜,终究是一本好书~~
评分天快亮了,却不知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入眠。
评分老钱文笔牛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