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春,台湾作家,1957年出生,祖籍山东。 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著作等身,曾获多项华语文学奖项。 《大唐李白》系列为其现代小说技艺与古典文化素养之集大成作品,拟以百万字篇幅再造诗仙李白的一生,重现大唐盛世的兴衰。首部曲《少年游》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剖析 诗人的身世、师从之谜,出版后即获评为《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金石堂2013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诚品金石堂博客来年度畅销中文书。 《凤凰台》为“大唐李白”系列四部曲之二,后续两部分别为《将进酒》《捉月歌》。
一个身为星宿、发为仙音,却只剩下名字的诗人;一个号称盛世,却以虚荣摧残着诗的时代
李白,改变了唐诗,却错过了时代;而整个大唐,又怎么错过了他?
作家张大春融历史、传记、小说、诗论于一体的浩瀚大作,2013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
大唐,文治武功的极盛之世,一个以无比的自信和激昂风采拥抱世界的时代。原本最自由的诗,却被赋予格律的法度,成为改变命运的手段。
飘然不群的李白,心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理想,却为何没有科考资格,甚至隐瞒出身外出飘荡,注定与整个繁华世道错身而过?既然无从追随时代的格律,写诗恰是随意的他,又如何作出无人匹敌的诗句以达天听,成就“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斟酒”的无上光荣?日后名满天下的他,何以还是迷失了最初的自我,以至千载以下,人们居然多只记得他的名字而已?
盛世背后、盛名之下,常常被忽略的,是自由的重负。后人所景仰、企羡、而追之不及的仙,不过是为俗世生涯所排挤在外的人;当现实的人生展开之际,诗句中的仙境,便也随着时代的种种前提、限制,一点一滴地凋零了。
李白,改变了唐诗,却错过了时代;而整个大唐,又怎么错过了他?
《大唐李白》系列是作家张大春现代小说技艺与古典文化素养之集大成作品,拟以百万字篇幅再造诗仙李白的一生、大唐盛世的兴衰。首部曲《少年游》透过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为读者解开诗人的身世、师从之谜,勾勒出盛唐时代的斑斓世相。作者在小说和历史之间捭阖出入,不仅以诗句推理出当时文人笔下心绪由来的内外世界,甚至大胆替李白“代笔”,对其诗作进行续补、改写。虚实难辨,却精彩叫绝,堪称理性和知识的完美狎戏。
我认为《大唐李白》这样的小说之所以迷人,不只是它用了许多“稗的、野的、不可信的历史”去编织李白这个传奇人物的周遭故事,还因为它用了诗这种朦胧的材料去逆推回当时的创作情境,并且试着让那个情境(时代的、社会的、个人的)重新活现,这毋宁对小说家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与满足。
因此这部书也可以说是一部考据、一部诗论、一部纪录片,当然还是一部新形式的、极度考验读者的小说。
——吴明益(小说家、台湾东华大学教授)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盛世张皇,侧映出的却是诗人的出处两难。仰天大笑,终成蓬蒿,李白之悲,不亚于杜甫。而盛世张皇,不如说盛世窘迫,张大春竟以豪气写出了这种窘迫。
——廖伟棠(香港作家、诗人)
与音乐沾边的事物,我总觉非我可及。文章材质,诗以和歌,具音乐趋性,我是很有生人莫近的觉悟的。我比较习惯喋喋不休,言辞不确, 全无听觉消耗的默然闲读,书写者读者双方均不必过分琢择润饰,靠大器量时调援应信息。快餐文章一读作罢,耳顺的乐声,却常使人流连不去,低回无...
评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者竟接连起十余波,忽东忽西,忽南忽北,随手叙来,并无一事完全,却并无一丝挂漏,阅之觉其背面无文字处尚有许多文字,虽未明明叙出,而可以意会得到;此穿插之法也。劈空而来,使阅者茫然不解其如何缘故,急欲观后文,而后文又舍而叙他事矣;及...
评分韩浩月 我在朋友圈手工打字,抄写了一段《大唐李白:少年游》中的诗,“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谴人读。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发完后忽觉有些迂腐,互联网时代与古诗气质...
评分五星絕對有私心,我承認。 閱讀難度非常大的一本書,可能是目前為止我看過覺得最耗費心力的——不是吃力,不是由於語言的拗口或情節的匪夷所思或思想的高深莫測,而是因為那一幅藉李白身影揮灑開的歷史的壯闊藍圖,從一個人、一處典、一句詩,乃至一特殊用字,都能上窮碧落下黃...
评分有张大春捉刀为李白作这本似小说似传记的东西,实属李白之幸。 这话夸大?其实不然,这样一本书,当世还真只有张大春写得。一流的小说家没有张大春这样渊博的学术考据功底,而学富五车、埋首研究几十载的老学究们又学不来小说家信口胡扯,覆手为雨的脸皮。 张大春无疑...
原来我古文已经退步到需要备一本字典来看这书了。。。
评分小说,传记,野史,诗论。都是,都不是。
评分张大春果然是炫才写手,考据型小说彰显出扎实的文献功底,但却未必好读。但是仍然无法掩饰我对这本书的喜爱。然则,有些硬伤真扎眼,齐和帝禅位萧衍而非“宋和帝”,山简事“接蓠”而不是“接篱”。。#馬上學術#028
评分正如宣传语里所说的那样,张大春先生的这部作品融历史笔记、传纪、小说、诗论于一体,虽然只是为李白一人做传,但写的却堪称是整个盛唐辉煌景象的面面观。他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熟稔和文风里的古典感,在当今华语文坛可谓独树一帜。
评分“身为星宿,发为仙音,客心无住,余响不发”,结客少年场、一介白身的李白,彼时还没有遭逢日后“冰炭更迭,霄壤翻覆”的际遇,还未以卓异古今的诗赋名动天下。大春老师笔下的少年李白诗传,采用“穿插藏闪”之法,从李白的身世、师从、诗文入手,兼及盛世大唐的历史与文化,糅合某些看似不可信的传说、故事,或者掺杂在正史里面被史官认为不可靠的某些叙事,从众说纷纭的、莫衷一是、没有唯一定论的历史评价里寻找对立面或者侧面关于历史的陈述,从而建构历史叙事的脉络跟骨干。大春老师说李白“正好是跟他的时代错身而过的一个人”,他无法结网去“掠夺这个世界”,只能吐丝“把自己包裹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