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万寿寺(珍藏版)/王小波全集》讲述了关于现在、过去、自我、记忆,穿越时空和地域的故事,主人公的遭遇和唐代传奇人物薛嵩、红线的遭遇古今交错。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收放自如的叙述技巧,构筑了一个虚拟、魔幻、诡异的时空世界。通过一段段荒诞有趣的故事,作者展现了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性格的独到解析,对中国现实问题也有深层的隐喻。
王小波在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万寿寺》中,凭借汪洋恣肆的想象力,通过反虚伪道德论的唯美笔触,构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诗意世界,抒发了他对自我生命的实现与超越的向往和追求。 《万寿寺》的叙述者“我”是北京万寿寺历史研究所里的研究员,撰写有关唐朝时湘西节度使薛...
评分有很多人喜欢王小波,但是很少有人说完全懂得他。不过幸好大家对于大多数作家都是如此。更多人谈论《万寿寺》总是讲看不懂。我初次读也有很模模糊糊的感觉。实际上,《万寿寺》比起王小波先前的几部小说都要难懂的多。在笔法上则是暗语极多,讽刺和假想的情景混杂其中。 ...
评分 评分 评分王小波在万寿寺开头写到:薛嵩。。。在山坡上走着走着,忽然觉得天低了下来,连蓝天带白云都从天顶扣下来,天地之间因而变得扁平。再过一会,天地就会变成一口大碗,薛嵩独自一人走在碗底。他觉得自己就如一只倒臼里的蚂蚁,马上就会被粉碎,情不自禁地丢掉了柴捆,倒在地上打...
王小波已经睁眼看到了天花板
评分王小波是卡尔维诺的忠实粉丝,《万寿寺》自然让人想到卡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王尝试着通过不同的开始来探索不同的结果,目的仍在于寻找自由,关于薛嵩和红线的故事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王二和领导的斗争,所以王二时而是薛嵩,时而是红线,时而是小妓女,这都是王二企图挣破学院派束缚的结果,诗意的世界最重要条件便是自由。
评分老吴哥哥说 王小波写的东西 经常别人都看不懂 嗯我就是
评分虽然前面看的云里雾里,甚至不断在现实和“小说”中来回切换也让我觉得过于重复,但是看到结尾就觉得这些也不重要,有梦就好
评分凌乱、破碎,一如记忆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