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乏米兰·昆德拉的批评深度,深具罗兰·巴特尔的解构气质;但,他比昆德拉有更立体的爱情思维,比巴特尔更熨帖恋人的爱情神经。他激活我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新闻的骚动》(2015)。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关于婚姻的随笔小说。 第三人称上帝式的视角,每写一段情节再来一段心理学家评述式的话语。情节极其简单,但是写作的细节足够细腻,而且翻译也有一点韵味,值得一读。 最开始阅读这本书是因为看这本书的梗概说里面有婚外情但最终婚姻却更进一步,我想知道夫妻两人是如何做到这...
评分 评分阿兰德波顿 (Alain De Botton)出生于瑞士,成长于英国,精通英法德西四国语言;毕业于剑桥大学,23岁便发表第一部作品《爱情笔记》(Essays in Love),被许多媒体称为“英伦才子”。 德波顿不是一位真正的小说家,他认为自己“讲不来故事,发明不了人物。”尽管《爱情笔记》...
评分最喜欢的章节是一地鸡毛,还有双向出轨那段也喜欢。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才可以踏入婚姻,有些矛盾早发生不是什么坏事。我看过的另一本书《社会动物》里面也有类似的情节,那本书描写的视角更好玩,让人觉得一个具体的人不重要,那本书本身就是在讲社会学常识。而阿兰这本书...
评分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优美的文笔,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 -- 又或者,爱情也就只是如此这般的东西。不论爱上的是谁,和谁结为连理,都会变得憎恨对方,无性,对诱惑心头惴惴,在争吵和冷战中抚养大孩子,变老。 这种称为人生的旅程,名为婚姻的誓言里,你像感受病痛一样感受到了...
Keep learning.
评分建立苦难共同体
评分[English version] 道理我都懂啊,但是看德波顿这么平静这么确定地说出来,还是给了我莫大的安慰。Life is very long and full of uncertainty. Love is the best thing we do.
评分rather a psychology study than a philosophical novel. beautifully written but the concepts are still a bit too conventional. The most unacceptable part is Rabih concluded that his affair was a result of childhood misfortune, which is bullshit :)
评分跟thd认识第一千天,终于把他送的书看完了。阿兰德波顿说过最好的写作是帮人们把模糊的感觉和想法都表达清楚,他也的确做到了strive to normalize our trouble and show us a melancholy yet hopeful path through the course of lov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