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藏族,出生于四川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校,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辑及社长。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1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5届茅盾文学奖。2009年3月,当选为四川省作协主席。其主要作品有诗集《阿来的诗》《梭磨河》,小说集《奔马似的白色群山》《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非虚构作品《大地的阶梯》《瞻对》等。
本书是一部长篇散文。在书里,作者从拉萨出发,沿着大渡河上游向东行走直至马尔康,介绍了沿途各地的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等诸多方面,并穿插大量自己旧年在这片嘉绒文化区的行走记忆,由此表现出各地在时代洪流中的变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川西地区的地理人文,过去与现在。
本书可说是对《尘埃落定》在历史、地理、人文方面的一个补充和细化。书中有绮丽的山川风光,有奇特的风土人情,更有无奈的历史变革,读者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对嘉绒文化式微和环境恶化的忧虑。作者以纯美的语言、超拔的意象描绘出该地区曾经追风流云而又辽阔寂静的高原生活画卷,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该地区当下和信仰并存的最直接的生存现实问题:原始森林的毁灭,水土流失,泥石流,塌方;被汉人侵袭的乡镇,和内地了无分别的屋舍和街市,和外来方言混杂的逐渐失落的语言;无从选择而搭配古怪的服饰;小镇青年无所事事的光阴,对大城市的渴望,由此而生的对外地人的生硬欺凌;对过去不可避免的遗忘,对财富的焦渴……
很早之前,知道有《在路上》这本书,现在我们有《大地的阶梯》,嘉绒地区是一个充满了神秘、典故的地方,一直很向往。 每次出行,不管远近,只要有空闲的时间,都会带上这本书。
评分大地的阶梯,所关注不仅仅的是藏民族的生存现状,还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行了普世化的探讨。 宗教与政治,宗教与经济,少数民族的无奈尽显其中!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太合我的胃口了! 就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丝毫没有说教气息的文章,长篇散文,其实我很少接触,但这本长篇散文让我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魅力,宗教、历史、文化习俗交织在一起,却没有让我觉得他在卖弄什么,文笔清新干净,不做作,以后一定要多多读...
评分大多作家都会写故土文化的失落和现代的畸变,阿来拒绝的恰恰是猎奇眼光下的简单化和符号化认识。他从青年时代开始漫游嘉绒藏区,在迷人的土司文化和深山河谷间追认自己来历的同时,也会撞见无比急迫的物质财富欲望,他明白他的同胞既需要从民族文化独异性中寻找认同,也会焦虑...
评分最喜欢的一句: 他脸上浮现出一丝犹疑的笑容:“我看那些山,一层一层的,就像一个一个的梯级,我觉得有天,我的灵魂踩着这些梯子会去到天上。 没错,这就是川西!
往返大连的动车上翻阅。粗略看。前几章主要讲西藏,并没有吸引到我。到了仔细看了后两章。
评分如果再配个地图就更好了。 阿来几年来的游历、探询藏川交界处、阿坝地区嘉绒部落、藏汉文化以及藏传佛教、藏族苯教的兴衰痕迹。
评分有一天 我的灵魂踩着这些梯子回去到天上 / 哎呀我也真喜欢小喇嘛的这个比喻/ 一如既往喜欢阿来 历史或许才是巨大的虚构 对故土的历史追溯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故事 零散的史料和文学性内容 非常赞同“西藏是一个形容词”的这篇 日常状态下生活在太多名词中间 缺失了诗意 所以要进入西藏这样一个巨大的形容词 接上诗意的氧气袋贪婪地呼吸 /那如果把这种形容词变成日常的名词呢 一切会有什么改变 检验真爱的时刻到了
评分这部《大地的阶梯》是阿来的一部长篇散文集,也是一部文化大散文。作者从拉萨出发,沿着大渡河,行程历经泸定、小金、马尔康、金川、卧龙等,沿着大渡河岷江和梭磨河、金沙江对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嘉绒藏族聚居地进行地理的,历史的,文化的(藏文化和汉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红色文化)考察,反思追寻,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
评分这是一场有策划的旅行而成的书。可以当游记、回忆而读,还有些历史的科普:嘉绒、苯教、土司。文字简单好读,每一章每一节都饱含对他生长土地的深情、无奈与无力。就像他出走和离开的原因一样,用文字让大家了解藏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