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1章 平台、生态系统与互联网思维
平台已成为商业世界中的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由于网络效应、规模收益递增、转换成本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平台之间的竞争已超越了企业层面,成为生态系统之间的抗衡。在耀眼璀璨的聚光灯下,商业领袖BAT们攻城略地,而这些企业的强势扩展,如同军事上的“包抄”,是因为其可以利用现有平台,撬动共享的客户关系及共用的平台资源,从而进入目标市场,构建一个更强大的生态系统。
1.1 什么样的平台能够“赢者通吃”?
1.2 平台之间的关系
1.3 生态系统的势能、演进与健康管理
1.4 平台思维 vs 互联网思维:互为表里,异曲同工
第2章 平台设计与生态系统的结构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业模式,平台亦然。成功的平台模式离不开精心的设计。通过精准的市场细分,平台设计者需要确认双边或多边客户,识别生态系统内核心物种的利益诉求,进而确定自己的价值主张,设计平台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经营活动,制定市场开发策略,调配资源,培育能力。
2.1 商业模式:关键要素与内在逻辑
2.2 设计属于你的平台模式
2.3 OnStar:伟大的创意,辉煌的起点,凄凉的结局
第3章 模式创新:价值创造、攫取,还是破坏?
“万众创新”时代,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一旦创立,就有无数追随者蜂拥而入。然而,在众多敞开胸怀拥抱新模式的投资者中,成功者寡,铩羽而归者众。因此,有必要在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构想付诸实施之前,从“企业价值”和“相对社会价值”的角度,对其潜力与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估,帮助创新创业者淘汰“馊”模式,帮助投资者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
3.1 商业模式及其价值评估
3.2 淘宝、滴滴、团购……潜力几何?
第4章 腾讯的平台包抄及生态系统演进
“企鹅帝国”腾讯,是中国平台型企业的成功典型。从QQ到游戏、拍拍、微信,再到微信平台上发展支付能力进而试水微信电商,腾讯构建了社交和通信服务平台、社交网络平台、游戏平台、媒体平台。腾讯的历程,既是平台型企业开疆拓土、包抄成功或失败的范例,也展示了平台生态系统从无序演进到结构化状态的过程。
4.1 腾讯帝国的根基:QQ
4.2 从QQ到游戏:成功包抄
4.3 从QQ到拍拍:折戟沉沙
4.4 从QQ到微信:再下一城
4.5 从微信到微信电商:下一个补充平台?
第5章 乐视的平台包抄战略:成败几何?
作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智能电视领域的后来居上者,乐视打造了一个基于视频产业、内容产业和智能终端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并雄心勃勃地宣称将依托电视平台市场,包抄进入汽车平台市场。然而,昨日的成功未来能否为继?今天的乐视虽是传统家电企业的颠覆者,但从技术层面看与被其颠覆者并无本质的不同。没有核心技术支撑,乐视到底能够“乐”多久?
5.1 乐视的野心
5.2 传统电视业:线性产业链与价值链
5.3 “创新者”乐视:重塑成本结构,再造收入来源
5.4 乐视的未来:豪言之下,坎坷遍布
第6章 实体平台:万达商业地产的演进
平台模式并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大连万达在商业地产发展历程中,不自觉地运用了平台思维和平台战略,推动了业务的快速崛起,从购物广场到规模化后的商业广场,再到“商业+住宅”的城市广场,万达地产平台之上的“物种”不断丰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增强。然而,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风险,未来,并非坦途一片……
6.1 购物广场阶段:同边效应
6.2 商业广场阶段:同边效应+跨边效应
6.3 城市广场阶段:同边与跨边效应的交互作用
6.4 未来,万达能否继续笑傲江湖?
第7章 传统企业的平台化转型
两家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在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大潮之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平台化转型。海尔通过“去中间化、去中心化”等措施,在组织内部构建平台,将企业的未来交托给创客和小微。GE则回归制造业的核心资源与能力,为自己的工业客户提供以技术为支撑的解决方案,同时将更多的行业应用服务提供商拉上平台。转型之后未来如何?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7.1 海尔转型: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
7.2 GE转型:回归产业,重塑平台
7.3 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平台化历程
结语 生态系统的战略势能:谁能掌控未来?
赢者通吃、借势包抄……一个个崛起的平台型企业令人艳羡,然而平台绝非人人可以轻易尝试的游戏。即便是那些风头正盛的平台,挑战与机遇也同样并存。成功背后,不仅需要伟大的产品、伟大的平台,更要构建一个具有强大的、自我进化能力的生态系统,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对这个时代令人瞠目的发展节奏,谁能真正掌控未来?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