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医学史 历史 明清史 医学 社会学 文明小史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研究) 医疗史
发表于2025-04-17
救命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看过就看过了,印象不深,豆瓣评分很高呢!
评分最后讲到了当代医患关系,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医患的权力大小。 病人变得顺从,人们更关注疾病本身而不是病人;医生的魔力被缩小,人们转而信任整个科学的医学体系。 挺有意思
评分已购。以吴楚和孙一奎两位医生的行医经历为切入点,述明清期间医患互动。通俗,具体,生动。文末又联系到当代医患关系的转变。医病关系的转变与知识体系的变革,或不过是一体两面。论者把当代医病的矛盾混乱与紧张,指向近代医学的本质。社会学家认为,现代医生眼中所看到的,不再是整体的“病人”,而是裂解为特定器官的“疾病”,“病人”从科学化的医学宇宙观消失了。病人“在诊病关系中被分派到的是一个消极的且无批判力的角色其主要任务就是去忍受并等候。”病人何以甘于这般角色?大抵出自对现代医学的信任。比较明清与当代医学,前者倾向信任单一的“名医”或“明医”,抑或世医传承下的医者;现代医学的信任则是投诸于整体的医学制度,经过正统医学教育洗礼的医生,成为此一制度的具体化身。所以我们被教导去相信,甚至服从医生的指令。
评分基于明清之交两位徽州医生出版的医案(类似于病历,但有很多作者的评论)做的学位论文的通俗简写版。条理、清楚、周详。最突出的是主人公们标榜的儒医精神,他们小心地把自己与行医、巫医、专科医、女医师划清界限。 作者认为另一个重点是古代患者有更多自主决断能力,但我并不觉得现代实践有很大不同
评分原始医案怎么也要引个七八篇啊
涂丰恩,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生,曾就职于台湾大学数字典藏研究发展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不同文化对身体、医疗与卫生的认识和想象,及其演变轨迹;对于思想与日常生活的变迁也充满兴趣。
医学不只是抽象的观念,也是活生生的实践,更是医生和病人共同谱写的故事。本书由两位平凡医生的行医事迹开始,为读者展现三百年前复杂而多样的医疗情境,从一个又一个的吉光片羽中,尝试捕捉当时医生与病人的活动与互动,希望为当下医患关系的改善提供历史的镜鉴。
涂丰恩:《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商务印书馆,2017年 20190226草就 医疗并不是单向、单调、抽象的科学理论,而是双向、丰富、热闹的生活实践。我们熟悉现代医患之间的对话模式,却难以想象传统中国的医患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诚如作者所言,明清社会的病人不是无知、...
评分这本书是硕士论文加工而成的,硕士论文的质量大家都知道,不会好到哪里去,这本书也是有诸多的不足。 吴楚作为一个穷书生,在中国医学史上能留名,著书立说功不可没,由此看来,古之谓三不朽,还是有那么一点用。 孙一奎的名气可比吴楚大多了,相比之下,孙一奎更懂得如何营销...
评分涂丰恩:《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商务印书馆,2017年 20190226草就 医疗并不是单向、单调、抽象的科学理论,而是双向、丰富、热闹的生活实践。我们熟悉现代医患之间的对话模式,却难以想象传统中国的医患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诚如作者所言,明清社会的病人不是无知、...
评分涂丰恩:《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商务印书馆,2017年 20190226草就 医疗并不是单向、单调、抽象的科学理论,而是双向、丰富、热闹的生活实践。我们熟悉现代医患之间的对话模式,却难以想象传统中国的医患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诚如作者所言,明清社会的病人不是无知、...
评分涂丰恩:《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商务印书馆,2017年 20190226草就 医疗并不是单向、单调、抽象的科学理论,而是双向、丰富、热闹的生活实践。我们熟悉现代医患之间的对话模式,却难以想象传统中国的医患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诚如作者所言,明清社会的病人不是无知、...
救命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