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城

刺桐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铭铭,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学术领域涉及城市仪式时空研究、乡村民族志、历史人类学、物论、民族学、中国西方论、比较神话学、社会理论等。著有《草根卡里斯玛》(2002)、《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2005)、《心与物游》(2006)、《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2008)、《帝国与地方世界》(2009)、《人生史与人类学》(2010)、《超越“新战国”:吴文藻、费孝通的中华民族理论》(2012)、《西方作为他者——论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英文版,2014)/《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2016)等。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王铭铭
出品人:
页数:549
译者: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8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59628
丛书系列:当代学术
图书标签:
  • 泉州 
  • 人类学 
  • 城市史 
  • 王铭铭 
  • 历史 
  • 城市 
  • 社会史 
  • 海洋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以滨海城市泉州为对象,考察了其从公元三世纪北方汉人南下入闽的初期阶段,到1949年之间一部漫长的区域史和城市发展史,实为一部内容丰瞻的“泉州传”。作者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综合了地方文史研究、施坚雅的经济空间理论及克拉克的区域网络史分析,对泉州城的兴起、成熟、兴盛和衰落,做了线索性的宏观铺陈,并重点分析了泉州在宋元时代文化多元主义影响下的迅速发展和商贸繁盛,以及明清以来在本土主义意识形态及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双重压力下出现的权力、经济与文化的转型。

作者通过自下而上地叙述一个地方的历史转型,一方面揭示域外与本土交错关系下泉州的“古今之变”,说明其演变过程是在家庭、地方社会、国家与更大空间范围的世界之间互动的历史产物;另一方面借助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辩证,对主流的进化史观、民族国家叙事和世界史叙事提出不同的看法,从而为反思支配历史叙述的观念形态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本书初版于1999年,原名《逝去的繁荣》。此次再版,作者加写了近两万字的“再版自序”,并更改书名为《刺桐城》。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由于中山图书馆APP的推荐,得知王铭铭教授此书,因本人长期关注口岸史研究,立刻借来拜读。读此书之前期望是很高的,一方面王铭铭教授是我国知名人类学家,学通中西,成果斐然,所著多有新论,另一方面此书为三联书店“当代学术”第一辑系列图书之一,与之并列的李泽厚、陈来、...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去了一趟泉州,感觉一个像梦一样美好的城市,这本书40多万字,关于泉州的方方面面,大开眼界

评分

美国亚马逊有售老师的此书的英文版 Empire and Local Worlds: A Chinese Model for Long-Term Historical Anthropology.相信读后,会有更多惊喜与感悟。有部分前辈提出,不理解副标题“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我今天在路上简单解释了“世界”的含义,说得再直白、再通俗点,就是当今米兰时装周的T台,就意味着那是世界的T台,而中古时期,尤其宋元时代,特别是有元一朝,泉州港的货仓就是世界的货仓,具体可以参看德国著名汉学家,奥地利萨尔堡大学教授Angela Schottenhammer的论文集The Emporium of the World: Maritime Quanzhou, 1000-1400.

评分

泉州是个美丽的古城。迷信,淫祀,太普遍。

评分

也许是成书较早的缘故,感觉本书的理论运用偏生涩,存在把一些理论要素硬扯上的问题。比如弗里德曼关于东南的宗族的观点等。另外,一些历史细节未经审视推敲,存在瑕疵。比如泉州地区的现代邮政体系,绝不至于到了1920年代末才有,为了和1920年代末开始发展的公路运输体系扯上关系这么说不符合实际。从行文上来说,虽然本书有一个主线是泉州社会的地方构建,但章节排布不能跟得上这一主线使得本书看上去有点散。不过瑕不掩瑜,本书的意义值得肯定,地方史的写法这么写是很好的。至少本书比苏基朗那本价值大。

评分

快速翻过,实在很难看得下去,可能是我的问题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