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穆齊爾(1880—1942)
奧地利作傢,代錶作為長篇小說《沒有個性的人》。作為現代文學的拓荒者,他的創作在內容上富於深刻的哲思和冷靜的科學精神,在形式上則錶現為不拘一格地突破傳統和大膽嘗試。
我很喜歡普魯斯特,但我更喜歡穆齊爾。——瑪格麗特·杜拉斯
尼采使哲學與小說接近,穆齊爾使小說與哲學接近。——米蘭·昆德拉
《兩個故事》是奧地利大作傢穆齊爾生前齣版的一個單行本小說集,包括兩篇中篇小說,分彆是《愛情的完成》和《對平靜的薇羅妮卡的誘惑》。
《兩個故事》錶麵看似是兩個無關輕重、體量短小的愛情故事,但是穆齊爾叩問的卻是身體和靈魂的存在問題、感知和思索的關係問題、此在與彼岸的時空問題、激情與壓抑的矛盾問題、野性與文明的選擇問題。
第一次看穆齐尔的小说,的确感觉惊艳。 两个故事看完,看的稀里糊涂,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 其实两个故事都很简单,简单到故事没啥可说的。在这两篇小说里,流动的是主人公如诗如画的心事。在《爱情的完成》中,女主人公去外地看孩子,心中的层层波澜贯穿始终,当然,最后...
評分一个男人,想要了解自己是怎么陷入某种情感,过程中的细节是怎么涌现的,整个状态对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会调动起先天体能、本具性格与思维方式,通过它们之间的协调与融合,设置出一种适合本人观看的坐标系,将回忆投入,逡巡其中。要是这个男人擅长写作,又有点时间,他很...
評分(刊于《北海日报》2016年8月7日) 文/俞耕耘 读穆齐尔的小说,你很难产生一种连续性,因为它总是由绵密繁复、跳接杂糅的情绪线所牵引。他颠覆了本雅明所谓的“讲故事的人”,你很难从他的叙述中找到什么故事,少的可怜的对话被湮没在绵延不绝、永无止境的抽象比喻、虚空玄想...
評分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写作,从自身的迷雾中掏一个洞向外窥视,偶尔被一个句子刺中。我不耐烦地扫过大段大段的意识流,情节仿佛没有,一切都漂浮在闪光的迷蒙中,直到我突然醒悟:这并不是小说。不如说它是诗,不如说它是《奥克诺斯》。 没有什么比写作更像一面镜子,倒映出作者本人...
評分(刊于《北海日报》2016年8月7日) 文/俞耕耘 读穆齐尔的小说,你很难产生一种连续性,因为它总是由绵密繁复、跳接杂糅的情绪线所牵引。他颠覆了本雅明所谓的“讲故事的人”,你很难从他的叙述中找到什么故事,少的可怜的对话被湮没在绵延不绝、永无止境的抽象比喻、虚空玄想...
對“個性”的沉思,尼采的一個腳注
评分絮絮叨叨的文字,不成文的句子……如果是一年前,我肯定無法欣賞;但似乎是經過瞭上半年瑪格麗特·杜拉斯那十幾本小說的洗禮,現在再讀這種十分意識流的作品,也能品齣它的好來瞭。
评分清醒的時候讀意識流總會覺得讀懂或者讀不懂,都有一種近乎瘋癲的感覺。但是有些瞬間,可以在主人公的意識中捕捉到一些自己曾經想法的影子。穆齊爾這本是真的難讀,不過還是比杜拉斯好……
评分猜謎也不過如此
评分猜謎也不過如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