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1985),俄罗斯犹太人画家,法国国籍。在绘画艺术上有多方面的尝试和成果,既是油画家,又是素描画家,同时也是雕塑家和版画家。受不同艺术流派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却始终保持自身特色,成为一个“唯一”的夏加尔。《我的生活》为其自传作品。
马克·夏加尔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画家,然而,他的文字同样富有诗意。《我的生活》是夏加尔追忆前半生的自传作品,写于1922年,当时作者仍然年轻,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三十多年成长生涯的回顾。作为艺术家的夏加尔,画作色彩浓郁,提琴手和母牛都在犹太小镇的天空中飞翔;而他的文字同样轻快、洒脱,有如小步舞曲,带着来自底层生活的忧伤和幽默。本书清晰地呈现了他艰难的成长历程,也展示了他绘画灵感的具体来源。夏加尔用爱的颜料,写成了飘在空中的自传。
《我的生活》 作为一本旧书,今天也看不到这本书重印的可能,因为作为名画家,夏加尔的文字笔调并不优秀,也绝没有译者余中先先生所写的"如诗歌一般富有丰富的节奏感,读起来如同散文诗一样朗朗上口",我认为是一本糟糕透顶的书,也许是译文的问题,夏加尔原文的书写是意第绪语...
评分《我的生活》,夏加尔把自传写的跳来跳去。两百余页的时光,完全是一首诗。如何在抽象的抒情与充足的事实之间寻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独一无二的夏加尔给了我很大启发。 作为画家,他十分擅于为情感与心绪塑造出一个生动的形象。譬如说“心纠得很紧很紧,就像土耳其脆饼那样...
评分“我多么想把他们都移到我的画布上,将他们藏在那里。”——战争 “如同冬日的雪花:只要你轻轻出点气,它就会飞走。”——朋友 也许你的灵魂属于巴黎,俄罗斯永远无法理解 可是维捷布斯克、圣彼得堡、莫斯科,却又让你无法割舍 多少痛苦还有愤怒,那是一种多么纠结的苦楚 ...
评分夏加尔的画里充满了回忆:小母牛、羊羔、挤奶人、提琴手、绿脸拉比、小镇教堂……他的回忆里则充满画意,不仅有时间地点人物,还有光影和颜色。每个人物都是一副肖像画,他记住了他们眼中泛着怎样的光泽,身体是怎样的线条,神态又有着怎样的层次。 阅读这种画家的传记会让我...
评分俄罗斯绘画似乎除了列宾外几乎默默无闻,但进入二十世纪后,康定斯基和夏加尔横空出世(当然同时代文学音乐也是众星云集,被誉为“白银时代”),不仅享誉全球,甚至还开创了艺术流派,千年帝国的底蕴果然非凡。 夏加尔出身底层,又是犹太人,这在沙皇统治时期可真是太不幸了,...
真是一個少有的天真而靦腆的人。但這樣多的痛苦在他的體內橫衝直撞。彷彿一切都在失去重力似的,他失去生活的重心、甜吻和小提琴。「夏加爾」一詞在俄語中有「豺狼」的意思,但他是這樣喜歡一匹駑馬。甚於所有人。他的心靈「像一個潮濕的房間那樣,在慢慢地滲水」。分裂的處境所有翻滾的熱塵,讓一顆心破碎得更加徹底——「口吐白沫吧 我的同時代人」。燠熱、冷漠總是雙管齊下。那個邊吃著青蘋果邊發抖的小孩的影子,一直一直在被藍天沉默地注視著。
评分就像在他身边听他回忆一样,只不过越年轻的回忆越生动,越后期的越模糊。
评分夏加尔是好的夏加尔,翻译却不是好翻译。可能因为原作是意第绪语,而中译本是根据其妻子翻译的法语译本翻译的,读起来并没有感觉到原作的“用词简练,文笔流畅,如诗歌一般富有丰富的节奏感”。如果能跳出这层语言氛围的障碍,灵动的部分就出来了。
评分3.5;非线性时间的传记,以心灵成长的轨迹书写大半生的故事——饱受冷眼的青少年时期,在磨砺中逐渐坚定绘画的信念,也曾面临质疑才华的信仰危机,向上帝苦苦哀求神迹的显现,这个结巴小男孩满怀灵魂的痛苦扑入一个崭新的世界;抛弃巴黎的任何主义,涤荡一切陈腐条规,回归现实主义本质的土壤,追求心灵的自由,尝尽冷暖便不再惊讶被人背叛,也不会欣喜于被簇拥崇拜;独创流派与地域的漂泊感,这是他的生活。
评分真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