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麟(1905―1942),自号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早年就学于清华大学,以才、学、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1929年,留学美国,在斯坦福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史和社会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四年后回国,相继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浙江大学。学贯中西,兼通文史哲,后专门从事历史研究。1942年10月24日在遵义病逝,年仅37岁。张荫麟一生志在国史研究,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开山大匠。他一生著述多散见于报章杂志,只留下一部专著《中国史纲》。
本书是张荫麟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历史著作,但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养,通透又睿永的思想。本书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材的一种读本,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泼,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饱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
去岁,通阅《春秋左氏传》凡三遍,于先秦史甚有兴趣。年前,曾购得鄞县童书业先生撰《春秋史》一部,前二日悉心精读,受益匪浅。又于学校图书馆借阅近世史学大家张荫麟先生遗作《中国史纲》,耗一昼之功而竟全书,偶然发现张氏《中国史纲》战国前之史事与童氏《春秋史》部分...
评分任公才大工疏,事繁鶩博 (張蔭麟著. 王家范導讀. 中國史綱[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8~9) “鶩博”當作“騖博” 詳參《治書三書》 (張蔭麟著. 王家范導讀. 中國史綱[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5) 《治書三書》當作《治史三書》 文獻的淪...
评分“文笔流畅优美,运思遣事之情深意远,举重若轻,在通史著作中当时称绝,后也罕见。” 这是印在本书封底的王家范的句子。好书,封底的句子永远都是最合适的评价或是最精华的内容。 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其实有好多个版本,个人最喜欢的是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评分与几种中国通史比较 顾颉刚曾指出:(中国通史)其中较近理想的,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陈恭禄《中国史》 、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张荫麟《中国史纲》、钱穆《国史大纲》等。其中除吕思勉、钱宾四先生的书外, 其余均属未完之作。钱...
评分【这时候民众已渐渐抬头,许多聪明的卿大夫已认识民众的重要,极力施恩于他们,收为己助,以强其宗,以弱公室,甚至以得君位。例如当宋昭公(前六一九至六一一年)昏聩无道的时候,他的庶弟公子鲍却对民众特别讲礼貌。有一回宋国大闹饥荒,他把自己所有的谷子都供给饥民。国中...
作者语言直白详细、偶有文采而比较友好,如果能够写完,应该是不错的侧重于史事的入门通史。不知为何写西汉历史时漏过了宣昭霍光,或有补充,可惜天不假年,通史不通,止于西汉末。作者似乎受马列影响对商人资本家十分不待见,多有为告缗辩护之语,其又言武帝时人民税赋不重,与常识相反,尤为可疑。
评分全书几无一句废话,好!
评分三星半,自己功力不够阅读感觉有些费劲。
评分全书几无一句废话,好!
评分南方人写史多点灵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