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十九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思想家,自然主义先驱、超验主义的代表。与爱默生亦师亦友,崇尚大自然,主张返璞归真,强调简单生活,重视精神层面。梭罗创立了一种新文体,通过对生活简单的描述来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瓦尔登湖》即是代表。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在去世后才出版,比如《野果》;生前只出版过两部,其一便是《瓦尔登湖》。
著有散文集《瓦尔登湖》《河上一周》《野果》《种子的信仰》《缅因森林》,政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没有规则的生活》等。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倡导的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被广为称赞,而他科学家、博物学家的身份却被忽略了100多年。1847年,在结束两年的隐居生活后,梭罗摇身一变,回到故乡康科德镇,转而沉迷于阅读田野的语言。此后的十余年间,留下了长达万余页的原始笔记。《野果》就经由这些笔记和手稿整理而成。
与《瓦尔登湖》充满哲思不同,《野果》少了几分沉敛和说教,笔调清新,一百多节植物课悠然静逸,是用舌头和脚步就能读懂的散文集。这本书中,梭罗以近乎日记的形式详尽描述了散步途中见到的各种野果,记录它们的开花、结果、成熟,果子的颜色、形状、味道,以及与昆虫、松鼠、鸟之间的关系,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梭罗在其中倾尽了心血与深情,虽文字朴实无华,却深情款款,深藏哲理,在1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他对大自然满怀神圣感的热爱。
有一段失眠的时候,我都看学术书的,为此由衷感谢罗兰·巴尔特。 现在不失眠,习惯使然,还是要看两眼书再睡,睡前看书选择很重要,拿上一本魔幻抓鬼的会做噩梦,看美食的会饿,看侦探会欲罢不能,要是本烂书会让人气得睡不着。 还有,要选看起来不费脑力,又随时可停下的那种...
评分看了梭罗的《野果》,发现有趣的很。之前看不进去《瓦尔登湖》,想来还是自己太小了。这本书和我想象的植物观察不太一样,但我却发现这才是最适合我了解植物的一本书。看着梭罗日记式记录的植物观察,经常短短几句就结束了,接着下一个日期已经是一年或几年之后了。他的观察很...
评分梭罗的这本书,有一种带你迅速平静下来的力量。再活泼的小恶魔,再要爆发,赶紧拿起此书,加上一点音乐,就能保证小恶魔不要跳出来。 多余的评论不说了,因为没有资格。把喜欢的话都抄下来 to share and to remember 棠棣bitryapium /oblongifolium 就爱这样一个...
评分也许你对植物一窍不通,可能梭罗所描述的一八五几年的美国早已不复存在,又或就是连现今中国的乡野也无法找寻曾经遍地果实累累的影踪,可是这都不无法阻挡你来领略这本书籍所带来的别样震撼。 踩着梭罗的脚步,随着梭罗的心脏,那是对于自然的一种真情流露和赤城热爱。流连忘...
评分读《野果》(一):译序 据我所知,这是第一个中文译本,从这一点来说,这书值得一读。但同样的原因,想来不尽人意的地方肯定有。尤其是译梭罗的作品,英语当然是最起码要懂,文笔还要好,思想要能够理解梭罗的深度,而且还应该有一定的博物学的知识。条件这么一列,能够达到的...
梭罗的作品,总适合慢慢品。或是泡一杯茶翻上几页,或是临睡前读上几段,急是急不来的。每篇文章每种野果都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观察。唯一遗憾的是,梭罗生活的环境离我们太遥远,书中的大多植物在中国不易见到,如果将来能出手绘版本更佳。
评分又名『梭罗式热爱生命』。生命这回事啊,就是身处其中,再怎么徒劳都不为过……如果有人告诉我说梭罗是吃野果子把自己吃死的我大概一点都不意外2333 p.s.有错别字和印刷错误???? 还有为什么我喜欢吃的好多东西在国外都是喂猪的?!玛德为,什,么?!
评分博物学家梭罗(但…不该配些图吗?美其名曰植物科普
评分因为想象,所以感到幸福。
评分这是作者继《瓦尔登湖》的新作,主要写了作者见到的各种野果。(内容真的只有果子)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风格,读起来心里软软的,作者对于野果的描写画面感极强。 •如果认为我这样未免显得格调不够,且听我引用古代波斯国王赛勒斯的一句话:‘佳果丰饶之地,绝非英雄勇士之出处,此乃天意。’ •“草莓”这个名字实在有点土气,因为只有在爱尔兰和英格兰,人们种草莓时才会把稻草铺在土上。对拉普兰人和奇普维人来说,这名字实在不咋的。还是印第安人起的名儿好—心果。仿佛天意似的,初夏时咬开一个草莓,就真的像吃下一颗红彤彤的心,勇气豪情顿时油然而生,一年余下的漫长日子里就能面对一切,担当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