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尔•马库斯(Greil Marcus),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乐评人,著有《祸不单行》、《死者猫王》、《唇迹》、《神秘列车》等畅销不衰的音乐文化作品,专栏文章见于美国众多报刊杂志,如《纽约客》、《纽约时代》等。
不管迪伦去往何处,马库斯都知道他在何方
--------
附赠首次出版中译本的《唱片目录》
--------
本书是美国著名乐评人、作家格雷尔•马库斯的代表作,以美国著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为入口,以迪伦及其乐队在1967年的地下室录音带为主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奇异的老 美国的故事。
本书除了详细、深入地剖析了美国著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及其乐队1967年的地下室录音带中的珍贵歌曲的创作过程及其深刻意义,更耐人玩味的,莫过于透过这些鞭辟入里的解析,使读者得以一窥1960末期作为另类文化偶像的鲍勃•迪伦的思想转变过程,以及古老而奇异的美国在那个时代的暗涌中是如何的起伏跌宕。
作者消除了音乐、文学与社会文化的疆界,以机锋处处的精准之刃,描摹了迪伦所处的动荡时代,也映照出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
书写成这样可算极致了。深入探索了潜意识世界,如一柄靶子一样挖掘了我的那段时期。格雷尔·马库斯又一次成功了。
——Bob Dylan
迪伦曾对民谣做过一个著名的描述,‘民谣就是谜’。”在这本书里,这个谜被彻底探究却又益发美丽而深奥了。
——Ross Fortune
马库斯的作品像极了那种最富想象力的评论,但不止如此:这本书是黑暗时代的一道光。
——Luc Sante
《Hit轻音乐》杂志书评专稿,转载请注明 历史的车轮以迅驰的速度将我们带出了二十世纪,时光流逝的速度几乎让我们无法认真、仔细地去回忆在那个世纪当中,究竟留存有多少或伟大或微不足道的事迹以供后世讲述。但不管怎样,如果我们对美国文化史有所了解或是试图有所了解,那么...
评分这是时间浓缩的精华: 每一词句都不容错过, 每一词句都在发酵生长, 每一词句后面都是一间屋子, 每一词句都是斑驳的叠加……
评分这本书就是一本歌谣,作者的理解几乎完全渗入我脑中,书中的语句就是一句句歌词,我想吟唱出来。它真正是在用音乐来阐述音乐,并且富有哲理,其中的隐喻和喻体让我痴迷,书会选择读者,能否看懂都不关书的事。本书的中后部分让人恐惧,戴着面具的人,面具后看不见的恐怖面容。...
评分有关Bob Dylan的故事究竟应该听信谁人之口? 是他自己么?在《回忆录——第一卷》(又译《像一块滚石》)中Bob Dylan本人连一句老实话都没有交待,在这个或许真实或许虚构的故事中,Bob Dylan努力想做到的是完成有关民谣英雄的身世解说。是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么?在纪录片...
评分马库斯的经典代表作,就是五年前看过的《老美国志异》,可以说对美国民谣史诗级描绘,以迪伦为线索,对民谣的背景,叙事,隐喻,抒情和反抒情各种炼金术,还有主题的挖掘,美国的过去、现在和想象中的梦、政治、传统、权力自由、罪与爱、流行文化。
评分马库斯的经典代表作,就是五年前看过的《老美国志异》,可以说对美国民谣史诗级描绘,以迪伦为线索,对民谣的背景,叙事,隐喻,抒情和反抒情各种炼金术,还有主题的挖掘,美国的过去、现在和想象中的梦、政治、传统、权力自由、罪与爱、流行文化。
评分读着顺畅。
评分马库斯的经典代表作,就是五年前看过的《老美国志异》,可以说对美国民谣史诗级描绘,以迪伦为线索,对民谣的背景,叙事,隐喻,抒情和反抒情各种炼金术,还有主题的挖掘,美国的过去、现在和想象中的梦、政治、传统、权力自由、罪与爱、流行文化。
评分格雷尔·马库斯是那种把乐评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写飞了的人。如果说鲍勃·迪伦对我们的意义是原来听民谣听流行音乐可以成为一种文学和信仰的话,那么格雷尔·马库斯以一种无法模仿的方式将音乐文本纳入严肃文学的讨论范畴则令人惊呼,“他激情四溢的文字就如同他所热爱的音乐一样包罗万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