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罗宾逊
1950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1968年进入利兹大学学习英语和戏剧。1981年进入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戏剧教育和教育剧场。
1989—2001年,任英国华威大学教育学教授;2003年,因具有杰出贡献被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封为爵士;被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教育家。
2011年,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排行榜。
排名第一的TED演讲人。截至2017年6月,通过TED网站观看罗宾逊《学校扼杀创造力》演讲的人次超过5 000万。创造了TED大会创立以来的最高纪录。
找到自己的天赋,对于你了解自己至关重要。人类生来就具有独特的天赋,但随着在现实世界中的阅历增长,人们就会丧失很多潜能,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我们迫切需要在教育领域发起一场变革!
天赋是每个人的专属礼物,只有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沉浸于天赋指引的世界,与同“部落“的小伙伴相互支持,勇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找到一位人生的导师,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发现自己的天赋,过上幸福自由的人生!
http://www.ted.com/talks/ken_robinson_says_schools_kill_creativity.html
评分现在有多少人真的是量身定制自己的人生? 多少人只是庸庸碌碌,沿着标准化的道路,从摇篮走向坟墓 眼一睁一闭,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这本书最大的作用是激起内心的叛逆因子 不想循规蹈矩,不想按部就班 他告诉我们,要追求,必须有代价,但追求下去,就可以成功 其实成功...
评分书中提到:“当工作遇到挑战,爱因斯坦经常在厨房拉小提琴,即兴创作曲调,同时一边思考艰涩的问题,然后就在演奏中突然大喊“我懂了””,好似瞬间开窍,问题的答案就在音乐声中浮现。” ——当眼前是死胡同,你可以从旁门左道解答,这就是拥有跨界兴趣的好处(李欣频)
评分http://www.ted.com/talks/ken_robinson_says_schools_kill_creativity.html
评分讲个小故事吧。 我上高中的时候,数学成绩非常不好,所以高一结束,老师、家长、还有我自己都得出了一个结论:我是个笨孩子,学不好数学。 高二的时候,父母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一位数学教师,给我做了一次课外辅导。首先老师让我完成一份模考题,批改完,得到了一如既往的低分...
湛庐的书总是极尽所能给作者或推荐者戴大帽子,要上天的大帽子。一个人的名字,便够了。开始看湛庐的书感觉是欧美新晋学术成果,虽成熟的少,但总有新的点,现在才发现其无非披着学术外衣制造焦虑再贩卖快餐成功学,成功学在这里成功变身。TED演讲,背后越来越多的注满了金钱,成为产业链,生产振臂高呼搔首弄姿的网红、再不断制造下线和周边商品。热火朝天的虚无。电线杆上的药品广告永远有生存的方式,因为困惑是人类的伴侣。有好的书也有好的点,大部分如此罢了。这本还是勇敢做自己主题,有案例有分析,学术外衣,不那么让人反感罢了。
评分创造力和创新的敌人之一就是常识,特别是在有关我们自身发展的方面。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之后,我们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评分几个简单的道理加上众多的案例,算是一本还行的人生励志书吧。
评分案例太多,整本书一多半都是故事吧。从第四章开始就有些看不下去了。第2章关于智力的辨析,第3章关于创造力的阐述都很棒。每个人都是有创造力的潜能的,关键是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媒介。这让我觉得我丢失掉的自由的文字创造力是可以重生的。找到天赋和创造力媒介,心流体验就会汹涌而至吧。但说白了,天赋也就是个人相对喜欢和擅长的东西吧,但同一种天赋不同的人之间也会有高低之分的。(咋突然想到了修仙的灵根和资质呢?)PS:看了这本书,那些各种智力测试心理测试就当游戏玩吧,不能认真哦
评分创造力和创新的敌人之一就是常识,特别是在有关我们自身发展的方面。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之后,我们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