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3第4行,加巴刺盤——加巴剌盤(前誤後正,下同)
p43第8行,以书作夜——以晝作夜
吴晗(1909~1969)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因此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先后写作四稿,投入了毕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
去除一些依风附草的政治味,书还是好书。 老子有言: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位老先生倒好,也不估摸一下当时的形势,不知道毛公当朝,大有太祖的遗风,居然纵笔行文,直指圣意,其不出人命,岂可得乎?
评分WH算是把帝王术解读得比较透了,这也是他悲剧的根源,上之心,岂容这样子揭之昭昭。政治与学术,鱼与熊掌啊,以为可以兼得,结果却是不可避免的“工具化”。大约还是因为对雄主深心未完全充分估量吧。1948那个献……的举动开始,就注定了悲情结局。书生啊。。。
评分 评分明清两朝历史是我以往比较厌恶的,也最为少阅读的。但是最近看了点有关明史的著作,历史如小说,看得倒也津津有味。 其实一开始看的是近来网络上颇为红火的《明朝那些事儿》,还有《大明另类历史》,写的不错,可惜其中错误颇多。自从前二年历史莫名其妙翻红之后,就有...
评分读了吴晗先生的《朱元璋传》,是在现在大红的《明朝那些事儿》之后。通俗历史读物的好处就是能引人走进这条路,否则明史这块比较偏僻的领域,怕是不会像今天这么火热。但是吴晗先生的功力(本人就是明史专家)和文笔,是在初初体味那些通俗历史读物后,最好的营养剂。 元璋的...
不愧是二十世纪中国四大传记之一,且语言生动活泼、言简意赅、史料严谨,可读性比《张居正传》《李鸿章传》更强,吴老四易其稿、经典之作,有大巧若拙、质朴归真之感。 文中也能领略到吴老作为一名文人的“毒舌”之感。一方面“毒”在语言快准狠,总能以极简明的语言指出事物本质规律,足见功底之深。另一方面“毒”在对朱元璋评价有书生意气、求全责备的感觉,看了豆瓣评论后,听说该版本是囿于特殊环境下做过改动,或非吴老本意。 另外,以古鉴今,犹如朱元璋以刘邦为师,总能从历史中看到当代的影子。
评分通俗而有干货,当然不通俗而有干货的也可以(同时在看孟森的《明史讲义》),开卷是否有益就看是否言之有物,这方面名著招牌错不了,退一步讲是否值得一看,则看作者是否认真,以此审未足成经典的可,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据其说一切据史、每天用心下笔,实际看下来确实认真。吴晗书中主观贬朱元璋太狠了,可能政治立场过头了吧。三星半
评分通俗而有干货,当然不通俗而有干货的也可以(同时在看孟森的《明史讲义》),开卷是否有益就看是否言之有物,这方面名著招牌错不了,退一步讲是否值得一看,则看作者是否认真,以此审未足成经典的可,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据其说一切据史、每天用心下笔,实际看下来确实认真。吴晗书中主观贬朱元璋太狠了,可能政治立场过头了吧。三星半
评分通俗而有干货,当然不通俗而有干货的也可以(同时在看孟森的《明史讲义》),开卷是否有益就看是否言之有物,这方面名著招牌错不了,退一步讲是否值得一看,则看作者是否认真,以此审未足成经典的可,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据其说一切据史、每天用心下笔,实际看下来确实认真。吴晗书中主观贬朱元璋太狠了,可能政治立场过头了吧。三星半
评分通俗而有干货,当然不通俗而有干货的也可以(同时在看孟森的《明史讲义》),开卷是否有益就看是否言之有物,这方面名著招牌错不了,退一步讲是否值得一看,则看作者是否认真,以此审未足成经典的可,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据其说一切据史、每天用心下笔,实际看下来确实认真。吴晗书中主观贬朱元璋太狠了,可能政治立场过头了吧。三星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