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社會

風險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烏爾裏希·貝剋,(Ulrich Beck),(1944—2015),德國著名社會學傢,生前為慕尼黑大學社會學教授,同時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和巴黎人文之傢基金會(FMSH)任教。貝剋是“風險社會”理論的主要提齣者和奠基者,並與英國社會學傢安東尼·吉登斯和斯科特·拉什共同提齣瞭“第二現代性”的觀念,力圖在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之間開闢齣“第三條道路”。貝剋的主要學術興趣在於現代社會的轉型,其專業領域涉及政治社會學、科學社會學、技術社會學和環境社會學,並提齣瞭風險社會、第二現代性、自反性現代化、世界主義等若乾重要概念。其代錶作有:《風險社會》(1986)《反毒物》(1991)《生態啓濛》(1992)《風險時代的生態政治》(1994)《什麼是全球化?》(1997)《世界主義的觀點》(2004)《世界風險社會》(2007)。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烏爾裏希·貝剋
出品人:
頁數:351
译者:張文傑
出版時間:2018-2-1
價格:6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477062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社會理論 
  • 烏爾裏希·貝剋 
  • 現代性 
  • 風險社會 
  • 政治哲學 
  • 經濟學 
  • 德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德國社會學傢烏爾裏希·貝剋經典作品,洞悉人類生存睏境,提齣“風險社會”的重要診斷。

《風險社會》是德國著名社會學傢烏爾裏希·貝剋的經典名作,後現代社會學理論的傑齣代錶作。正如作者所指齣的,19世紀的現代化消解瞭等級僵化的農業社會,開創瞭工業社會的結構圖景;而當今的現代化則是消解瞭工業社會的輪廓,在現代性的連續性之中,另一種社會形態正在形成。在這一社會形態中,未知的、意圖之外的後果成瞭曆史和社會的主宰力量,它使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態都處在危險之中。

本書把當前的現代性診斷為“風險社會”,其主要特徵在於,人類麵臨著生存的風險,而這種風險正是由工業社會所製造的。我們身處其中的社會充斥著組織化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風險的製造者以風險的承受者為代價來保護自己的利益。貝剋認為,西方社會中的主導性經濟製度、法律製度和政治製度不僅捲入瞭風險製造,而且參與瞭對風險真相的掩蓋。貝剋力倡自反性現代化,其特點是,既洞察到現代性中理性的睏境,又試圖以理性的精神來治療這種睏境。

【推薦語】

這是一項大膽而充滿想象力的研究,關注風險、社會理論或全球社會變遷的專業學者以及有耐心的普通讀者都會發現,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貝剋通過令人信服的論證提齣瞭風險感知中的文化和道德維度,並清楚地錶明,如果不對科學、技術及風險在文化建構上的作用加以認真探討,社會理論就不可能真切地闡明現代社會。

——《當代社會學》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危机处理系统跟不上危机爆发脚步 中国正在进入“风险社会” 纵观2013年中国所发生的各类事件,占据新闻舆论头条和引发民众激烈讨论的事件中,危机事件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科技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  

評分

看完这本书已经好久了,翻开之前记得一些笔记然后凌乱的想了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时,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这种张弛?第二个就是,风险社会的问题在于风险,但是常常会为了能够处理各种风险,而作为风险政治合法性存在的理由。如果你问我还有什么问题,就是,贝克同学的归...

評分

吉登斯从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我不得不承认用哲学化的语言写作是一件只有天才和最勤奋的人的工作, 当我在每个看似简单的局子里绕的时候我明白了哲学可以在拷问句子的过程拷问思想,就像我想象中的海德格尔,语言成了锤子,它失去了简单的表意功能,它沉醉与语言的征战,它...  

評分

看完这本书已经好久了,翻开之前记得一些笔记然后凌乱的想了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时,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这种张弛?第二个就是,风险社会的问题在于风险,但是常常会为了能够处理各种风险,而作为风险政治合法性存在的理由。如果你问我还有什么问题,就是,贝克同学的归...

評分

一、 引子:列奥•施特劳斯的问题 列奥•施特劳斯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和影响力最大的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始于一个假定,即哲学和政治领域或施特劳斯所说的‘城邦’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 他曾经提出过一个与社会学有关的术语:哲学社会学,也就是对这个假定的进一...  

用戶評價

评分

第一部分對風險社會的描述最有啓發,現代化進程(工業技術科學)具有自反性(迴鏇鏢),日益成為自身的主題和問題。處理風險的現代科技本身不斷製造新的風險,這種風險具有普泛性,無人能最終避免,同時風險認知具有不可感的二手非經驗性質,依賴於專傢的解讀,然而對風險的界定卻存在模糊空間。財富生産的邏輯往往占優,通過計算可能掩蓋風險,維護利益,從而讓風險成為贏傢。科學理性與社會理性麵對風險時具有範疇上的差異。由於現代化內在的風險,對社會經濟政治和民眾的焦慮訴求息息相關,因而這一亞政治領域具有瞭空前的政治影響力。第二部分討論依托於市場的個體化,階級性淡褪而對製度的依賴性增強,工業社會體係(如核心傢庭,勞動標準化)無法充分描述新的充滿風險的體係。最後,認知上科學的學習理論,政治上擴大亞政治影響機會,從法律保障之

评分

其實我並沒有完全讀懂這本書。1.這本書的論題,大概是用曆史類比的方法,站在1970年的當口,觀察1930年的曆史,想象現代之後的現代。“我們正在見證的不是現代性的終結,而是現代性的開端,這種現代性超越瞭經典工業時代的設想。核心問題:簡單現代化和自反性現代化。”2.這本書的論題中,貫穿始終的是兩個不同的基本矛盾,社會發展連續性與斷裂性;現代性與自反性現代性。3.風險生産與財富生産,風險分配與財富分配分彆遵循不同的邏輯,如果說過去的社會理論主要聚焦於財富分配不均而産生的貧富差距的話,那麼現代社會理論應當解決的是全球化的風險生産帶來的分配問題。因此“階級社會”可能不是那麼重要瞭;新的社會模型還須探討。4. 工業社會建立在以核心傢庭為基本單元的基礎上,風險社會的個體化則打破這一格局。寫不下瞭拜拜。

评分

翻譯還是挺糟糕的。後工業化時代的社會結構,生産方式、人的生存處境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治理模式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題目

评分

譯筆尚可,關鍵概念配有原文及譯注,避免瞭對貝剋措辭的誤解。總體來說,“風險社會”這個概念本身是建立在較強的語境之中的:包括工業社會的實現、知識政治的完善、政治民主化的達成以及國際間平等閤作的共識等,而如果缺乏其中環節的話,便會發現“風險社會”更像是實現工業化過程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具體來說,風險的支配邏輯、階級彌散為共同麵臨風險的共同體、公眾所麵臨的“二手非經驗”以及社會和科學的自反性等,都是可以作為理解貝剋現代性進路的節點。

评分

最先發明這個體係的人自身反對這個體係 = “正負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