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当今世界知名的社会批判理论家,现为德国耶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埃尔福特大学韦伯学院社会文化研究所所长,纽约新学院大学客座教授,德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后增长社会”研究项目主持人。
罗萨师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霍耐特,对政治哲学、批判理论、社会学理论都有极深的造诣。2005 年他凭借《加速:现代时间结构的改变》一书成为当代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之一。他的代表作还有《认同与文化实践》《社会学、资本主义、批判》《共同体理论》《加速时代的世界关系》《共鸣教育学》,以及《共鸣:论世界关系的社会学》等。
【译者简介】——————————-——————————————————
郑作彧,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社会学博士。
【媒体推荐】—————————————————————————————
◆ “哈特穆特•罗萨写了一本相当有趣的书,而且正好也为感兴趣的外行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认识这位耶拿社会学家的工作。这本书虽然思想内涵相当丰富,但相当好懂、一目了然。”
沃尔夫冈•斯多尔茨(Wolfgang Storz),《德国日报》(die tageszeitung)2014年1月4日
◆ “一本需要动点脑筋阅读的读物──但脑筋定会动得很值得。”
哈特穆特•杭特(Hartmut Handt),《讲坛──德国文学杂志》(podium Februar)2014年2月号
◆ “这是一本对后现代社会进行了生动有趣分析的著作。罗萨成功用具有中心主旨的视角,对现代主体的零碎(且负面)的经验统整起来、进行了分析。他也通过这本书,清楚(虽然也相当复杂)地指出了阻碍后现代社会美好生活的关键要素。”
葛特-霍尔各•克雷夫诺(Gert-Holger Klevenow),《社会网──德国社会科学网络平台》(socialnet.de)2014年6月16日
◆ “虽然罗萨的理论分析深入浅出,但正是通过这种写作风格,让他与读者大众联系了起来,并呈现了一个时间紧缺、充满全球化压力、过快生活步调、数字革命和多任务处理的世界。”
亚尔夫•克里斯托弗森(Alf Christophersen),《实用神学》(Praktische Theologie)2017年3月号
【编辑推荐】——————————————————————————————
◆为何你总要查看微信朋友圈?为何你总要更换还没坏的智能手机?为何你总觉得事情繁多但还是不自觉地翻看门户网站?……
◆世界知名社会学家为我们解释你的时间究竟都去哪了?为何你会觉得生活是如此忙碌,以至于没有时间慢慢地体味生活、感悟生命?……
◆ 本书作者师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霍耐特,现为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代表人物。
【内容简介】————————————————————————————
◆ 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然而说“我很忙碌”,却能赢得大家的一致赞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量化为数字的今天,人们似乎又过于忙碌了。为了房子、车子,年轻人不堪负累。在吐槽、自黑过后,你是否想过我们为何会如此忙碌?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罗萨认为,正是不断强化的增长逻辑造成了科技进步、社会变迁、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尽管智能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我们也越来越紧密地被捆绑到不断加速的社会化大生产当中,无法自拔,以至于人们与过往的空间、物、行动、时间、自我和社会不断地疏离与异化。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新的异化形式诞生了。
分配方式(成就:单位时间的劳动量)导致的竞争、现世满足(好的生活就是丰富的生活)和社会加速的三个方面: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生活步调加速的循环推进,构成了社会加速的推动机制。 社会加速变成一种集权力量,它符合以下四个特征: 1、对主体意志与行动施加了压力。 2...
评分( 2018年3月首发于读事公众号。最近的新闻,想起来去年读的这本书,贴一下。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并没有实现想象中的美好未来,反而变得更忙碌了。我们好像拥有一切,又毫无自主权。 智能手机时代,手机变成了人类新的器官。微信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沟通成本,...
评分 评分( 2018年3月首发于读事公众号。最近的新闻,想起来去年读的这本书,贴一下。 )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并没有实现想象中的美好未来,反而变得更忙碌了。我们好像拥有一切,又毫无自主权。 智能手机时代,手机变成了人类新的器官。微信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沟通成本,...
评分三重面向的加速:科技进步、社会变迁及生活步调;罗萨认为“加速”与哈贝马斯的“沟通”和霍耐特的“承认”区别在于,它没有实存性,而是界定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逻辑;出路无外乎感性的宗教(“仁慈的神”)和艺术(“梦幻且深层的天性”)。简明流畅,不时流露对“政治的美学转向”和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平面化的不满。
评分看德国人写他们被社会加速异化,被时间这种新集权主义形式控制,想了想我们国家,看这种书感觉有点太早。
评分3.5 首先要说下书是好书,但我真的对这类写作方式很不理解。抛出几个概念后,反复说车轱辘话,简化版车轱辘话都很多,厚版就更是不忍直视了,繁文缛节。。
评分竟然很好?加速的推动机制是由社会动力(竞争)包含了消费主义与拜物教问题,文化动力中包含了本雅明《经验与贫乏》中提到的经历增殖问题。减速绿洲是全球化中地方性的问题。生产加速、运输加速及传播沟通加速代表了两个科技时代,分别是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个维利里奥的光速时代。减速是有闲阶级的特权。加速批判的落脚点在伦理学问题上,即何为美好生活。异化的概念过于滑动,其中物界异化在波德里亚《物体系》中得以详细呈现。加速极权主义问题同时被罗萨和维利里奥关注,「加速社会比政治独裁更难躲避」。借用阿多诺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指出宗教与艺术的作用。
评分其实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国内对于批判理论的“研究"大多局限在第二代,不仅对第一代的正本清源做的不够,也对三代以后追的不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