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时机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小说 美国 索尔·贝娄 美国文学 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译本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发表于2025-02-01
抓住时机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无死角地浸入式体验怯懦大叔的中年危机。
评分友好的一本贝娄,结尾确实酣畅。 “人的内心里存在着很多灵魂。可是主要的灵魂有两个,真实的灵魂和伪装者的灵魂。…伪装者的灵魂的利益,和社会生活,社会机构的利益是一致的。这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悲剧。……真正的灵魂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一个。它受苦,厌倦,它认识到不能爱伪装者的灵魂。因为伪装者就是一个谎言。真实的灵魂热爱事实真相。” “鲜花和灯光在威廉盲目而潮湿的眼中出神入化地融合在一起;波涛汹涌似海洋一般的音乐升到他的耳中。它倾注入他体内,凭借泪水的美好而幸福的湮没,他将自己隐身于人群中间。他听着它,沉没得比悲伤更深,穿过撕裂的哭泣和呼喊,朝向心灵终极需求的实现。”
评分"我一生的范式都是:极端虚弱之时即力量的开始。"(索尔·贝娄)不过这部小说只让我察觉到虚弱至极的绝望,力量可能潜伏在更深的文字下面,可能是通过骗子塔姆金说出口的。英雄叙事千千万,反英雄叙事的可能性被开采得更彻底,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自救的最后一次尝试失败,威廉沉入更深的水井里,想要体面地过一辈子太难了,竭尽全力也输了争斗,问题的要命点在于,你根本不清楚你的对手是谁。"重新开始"不能只是一句口头上的话或思考,要行动。
评分“哦,上帝,”威廉祈祷,“让我脱离我的烦恼。让我脱离我的思绪,让我对我自己做一些更好的事情。我为我浪费掉的所有时光感到非常抱歉。让我脱离这场危机,进入一种不同的生活。为了让我搞得一团糟的所有一切。发发慈悲吧。” 第23页的这段话多么像我在情绪不佳行将崩溃的时候所设想的啊。 第53页的“或许错误的产生,体现的正是他人生的目的和存在的本质。或许他命该在这个尘世上犯错误,并且因为这些错误而遭受痛苦”,我也不止一次地在失败的关头这样想过自己。无意将自己代入威廉这个失败者和反英雄的角色,但贝娄的的确确模拟出了我某些时刻的心理状态。最爱结尾部分威廉在葬礼上的肆意哭泣,类似于茨威格《猩红热》的结局,一场濒临终结的高潮,一种爆发,难以言喻。
评分恐怖的索尔·贝娄,让我产生了一次完全的、沉浸式的共情体验。我这么多年来和父亲之间无以言传的关系就这么被他用汤米·威廉落魄、失意甚至痛苦、疯狂的一天给悉数抖落,受虐成瘾、习得性无助的失败者威廉几乎就是我的写照,冷漠、拒斥、并不无私的父亲则像极了我的父亲,我也对自己的惨痛人生喋喋不休却仍不知悬崖勒马,却偏要把这呻吟当做是呼喊是求救,视那些捂住耳朵的人们为摧残我的生活的刽子手,然后兀自滑向崩溃边缘,一次次错过当下错过时机,以泪洗面,还要受虐地把痛苦的灭顶当做美好而幸福的湮没。如果能捕捉到贝娄所捕捉到的十分之一,我便能得以藉由在心灵的断壁残垣之上再创作,并在这种对于自我的解构与重新建构的创作中直面我与父亲的矛盾乃至我人生业已取得的失败。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1924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1933年,贝娄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西北大学,于1937年毕业,并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大学执教。
出版于1953年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使贝娄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其后,他陆续出版《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系主任的十二月》(1982)等。这些作品袒露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当代“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此外,贝娄还出版过诸多中短篇小说集、剧本,以及游记。
在其创作生涯中,贝娄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并采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极富创造性地塑造一些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三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1968年,法国政府授予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1976年,由于其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抓住时机》描述了威尔姆·阿德勒失败又疯狂的一天。 索尔 ·贝娄在这部小说里影射了他和保守的父亲的关系:威尔姆是一个失业、身无分文的末流演员,刚和妻子分居(但对方为了经济问题又拒绝离婚),绝望之中他向德高望重的医生父亲阿德勒医生求助。在百老汇附近的酒店里,犹太人父亲用实用主义的冷漠批判了威尔姆的逃避、空虚和缺乏远见,并拒绝他的资助请求——而在百老汇附近的期货交易所里,神神叨叨的伪哲学家、真骗子塔木金正把威尔姆的最后一点积蓄投入荒唐的交易,并逃之夭夭。在喋喋不休、梦呓般的自我清算中,威尔姆冲进一场葬礼,用泪水化解了“自我的负担”。
——————————
描写美国当代知识分子知识困境最杰出的作家
索尔·贝娄唯一直面犹太父亲的小说
编辑推荐:
作为一个俄国犹太移民,贝娄的父亲亚伯拉罕·贝娄从未肯定过儿子选择的写作道路——那一代的“俄国-犹太 父亲天生就是专制的”(贝娄写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在他去芝加哥大学读书的时候亚伯拉罕掏学费都是很勉强的。贝娄的前两部小说成功后,他的父亲也没有承认过他,只是说你的首要身份还是“我的儿子”。 老亚伯拉罕死后,索尔·贝娄迅速地写了《抓住时机》,讲述了一个电影梦破碎的犹太男子向富裕的医生父亲求助未果、崩溃的故事。
媒体推荐:
小说通过对完整的一天的描述,展现了极度真实的人类存在图景、他们在时间里留下的轨迹。时间——这是我们竭力最大利用、却湮灭在我们手心里的东西。——《纽约时报》
索尔•贝娄是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并采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极富创造性地塑造一些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1976年,由于其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抓住时机》虽然...
评分 评分《抓住时机》似乎是索尔•贝娄的著名作品里最为独特的一部——它并没有涉及“某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仅从篇幅来看,它出奇得短,讲的只是一个人在一天中发生的事。可这一天的故事,差不多就可以概括这个人狼狈而仓促的一生——而这个狼狈而仓促的人,或许可以代表我们中...
评分小说出版于1956年,是贝娄的第四部小说。中年人Wilhelm生活得很困苦:丢了工作,每天假装上班出去晃荡;与妻子不合,离开家庭,穷得支付不起赡养费;与父亲不合,感觉他像陌生人;被“心灵导师”Tamkin欺骗。最后,他感到自己被逼到了绝路,在别人的葬礼上哭泣。 一百来页读了...
评分1933年,索尔·贝娄被世界闻名的芝加哥大学录取。犹太人的思想方式总是有其别具一格处,按理,儿子考上了这么好的大学,父亲应该喜滋滋地摸出学费送索尔·贝娄去芝加哥吧?但,亚伯拉罕·贝娄不。这位1913年带着可怜的家产和妻儿由俄罗斯移民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父亲,在第4个孩...
抓住时机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