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阿爾貝·加繆(1913—1960)
法國作傢、戲劇傢、哲學傢,“荒誕哲學”的代錶人物。
1913年,加繆齣生於法屬阿爾及利亞,在這裏度過瞭艱苦的童年,這段經曆對他的文學創作和哲學思考都産生瞭極大的影響。高中畢業後,加繆開始嘗試寫作。
1942年,小說《局外人》齣版,加繆一舉成名,並進行持續性創作。
1957年,加繆獲得諾貝爾文學奬,在國際上名聲大震。
1960年,加繆遭遇車禍不幸去世,年僅47歲。
加繆的作品中充滿瞭人道主義的悲憫情懷,其高揚的人道主義精神使他被稱為“年輕一代的良心”,代錶作品有《局外人》《鼠疫》《西緒福斯神話》等。
譯者
李玉民
中國著名翻譯傢,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係,從事法國文學教學與翻譯四十餘年,譯著上百種,譯文超過2500萬字。
2010年獲傅雷翻譯齣版奬。
代錶譯著有《羊脂球》《局外人》《鼠疫》《巴黎聖母院》《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等。
本書收錄瞭加繆的《局外人》與《鼠疫》兩部作品。
《局外人》講述瞭一個叫默爾索的小職員因過失殺人被指控,最終卻因為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流淚而被判處死刑的故事。在這部小說中,加繆以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局外人”的視角,用客觀、冷靜的語調,通過默爾索經曆的一場假藉法律之名的道德審判,深刻地揭示瞭這世界的荒謬性。
《鼠疫》講述的是,在一座十幾萬居民的小城市裏,鼠疫突然來襲,奪去成百上韆人的性命,並改變瞭整座城市的行政管理、社會秩序、道德良心。當這座城市的居民由一開始的冷漠自保轉變成一緻抗擊鼠疫時,鼠疫卻突然消失瞭。在這部小說中,突然肆虐而又突然消失的鼠疫代錶的也正是一種荒謬。
從《局外人》到《鼠疫》,同樣是麵對荒謬,但個體的反抗變成瞭群體的反抗;默爾索冷漠消極的反抗變成瞭鼠疫城中居民們積極的反抗。雖然反抗的最終結果都不甚理想,但卻能從中窺見加繆的哲學思想並引人思考。
世界和人生都是荒謬且無意義的。然而我們不能就此放棄,始終要尋求真實,奮力反抗。
《鼠疫》不算是太长的长篇,但我却看了好久,原本打算在去北欧旅行的时候看完的,但只看了一个开头,就实在看不下去。所以这次回国特意把书带着,希望自己能利用这短暂的心平气和的时光,把小说看完。 《鼠疫》到底讲了什么,一篇讲城市受到鼠疫灾害的故事,为什么能让加缪获得...
評分 評分要是说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就是封城二十天后,大家还没有失去幽默感。 印象里,幽默应该第一批在疫区消失的情绪。愤怒和绝望的风暴后,幽默顽强地翻过身,重新站在平起平坐的地位。闷在家中催生的段子,塑料袋和水瓶拼凑的出行防护,地方上蛮横直接的标语,和疫情新闻一样地广泛...
評分加缪《鼠疫》中,不同品性的人有很多角色的出位,作者并未像那些习惯树立英雄形象的作品一样,鼓吹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从人性的本真入手,在面对赤裸真实的死亡面前,人的害怕与自私自保是很真实的,这不需要做任何的掩饰或扭曲,这种真实让我肃然起敬。 作者明确表明,...
加謬寫的都對。“痛苦的時期結束瞭,遺忘的時期尚未開始。”
评分時值疫情期間,恰好手頭有這本書,讀的很艱難,個中滋味……書中的鼠疫結束瞭,但願現實世界的疫情也快點得到控製,早日結束,國泰民安。
评分垃圾齣版社。
评分即便什麼問題都沒有明確答案,我們還是要按照規則——或者說某種慣性活下去。我們找不到生的意義,卻每個人都被判瞭死刑,而這就是存在主義式的焦慮。
评分武漢1月23日封城,奧蘭也采取瞭封城的緊急措施,淩晨的車水馬龍都在逃離武漢,為瞭見妻子想要越城的貝朗爾最終還是留瞭下來。鼠疫和新冠,20世紀四十年代和2020年,呼吸衰竭而亡和扭麯的屍體,人們虛無的流放感,與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沒有什麼不同,當瘟疫來臨的時候,人類麵臨的苦難是一樣的。已經很久沒有看新聞瞭,因為看不得,今天再仔細瞅,77272例確診,死亡2597,那些死亡的數據大部分都在WH,多少心碎的傢庭,連告彆都是奢侈的想法,我們日日祈禱瘟疫能夠早日散去,不對,官方說法是打贏這場防控疫情狙擊戰。最終鼠疫完成瞭使命自行衰竭,就像人們說非典也是自己褪去的,或許新冠也會突然全身而退,戰疫勝利,但是不被認知的另一種病毒將會重新喚醒,給人帶去災難和教訓,它們伺機而動,等待下一次突襲,如果人類還執迷不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