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的政治

文化中的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简介】

郭安瑞(Andrea S. Goldman),200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博士,现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副教授,专攻清代、民国文化社会史,包括都市文化、戏曲表演及社会性别研究。目前的研究课题是清末民初在全球化影响下中国戏坛的男性再塑及其文化含义。

·

【译者简介】

朱星威, 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硕士,现任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兴趣包括近代中国城市空间的戏剧、电影与娱乐文化。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美] 郭安瑞
出品人:启微
页数:372页
译者:郭安瑞 朱星威
出版时间:2018-1
价格:69.00 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0116800
丛书系列:启微书系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文化史 
  • 戏曲 
  • 社会史 
  • 明清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政治 
  • 戏曲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4年美国亚洲研究年会列文森图书奖】

·《文化中的政治:戏曲表演与清都社会》通过探研伶人、观众、剧作家及清廷之间的种种关联与碰击,揭开了十八、十九世纪北京商业戏园的面幕……(该著)研讨深入,文笔精妙,分析入微,本身就是一场风骚独领的表演大戏。——美国亚洲研究协会2 014年列文森图书奖颁奖词

·

【内容简介】

清代的北京戏曲流派百花齐放,吸引了大量观众。它就像一种文化黏合剂,跨越社会阶层、性别和文化,成为清代北京城公共话语表达的重要场所。

作者通过“观众与演员”“场所与剧种”“剧本与表演”三个部分探讨戏曲与政治文化的互动,呈现了戏曲在清代北京的重要地位。从对戏曲表演的描绘中作者带给我们一部近代北京的社会文化史。

·

【学者推荐】

此书是我近些年读到的最让人兴奋的关于清史的著作……引发讨论是一本历史著作最重要的贡献,在郭安瑞的书中,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罗威廉(William T. Rowe)

·

郭安瑞对北京戏曲的研究是透彻的、令人信服的,且引人入胜的。本书将成为中国戏曲、帝国晚期文化、清史、性别史研究者的必读书目。——史恺悌

(Catherine Swatek)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教授

·

犹如置身于清代北京戏园,在一个令人愉快的下午,此书是一场活泼的、撩人的、具有高超技艺的表演。郭安瑞对于戏曲的博学和激情使她对清代商业戏园中性别、阶层、宫廷政治的研究充满生机。对清代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必读书。——柯必德(Peter J. Carroll)《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作者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近年来明清的文化史研究突飞猛进,研究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之所以会有如此突出的进步与发展,其动力来自于研究的角度与方法论上的突破。其一就是跨领域的分析与视角,将文化史的面向更为扩大,研究也因此益加深入。过去许多被视为文学和文学史研究的课题,现在有更多文化史和...  

评分

“公共领域”一词经由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提出之后,一直在社会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哈贝马斯眼中的公共领域,是一种介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可以在这个空间里自由言论,而这样的空间,正是在市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权力之间架起一种沟通的桥梁。市民们在这里形...  

评分

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过,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法社会有一个制度上的问题:由于“礼不下庶人”,儒家主流文化并不关心下层民众的思想、心灵与文化,“所以庶人心中如何想,生活如何作心理上的安顿,是不管的”;于是大众自有一种趋势,当佛教、道教等深入民间后,民众便被席卷而去,...  

评分

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过,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法社会有一个制度上的问题:由于“礼不下庶人”,儒家主流文化并不关心下层民众的思想、心灵与文化,“所以庶人心中如何想,生活如何作心理上的安顿,是不管的”;于是大众自有一种趋势,当佛教、道教等深入民间后,民众便被席卷而去,...  

评分

近年来明清的文化史研究突飞猛进,研究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之所以会有如此突出的进步与发展,其动力来自于研究的角度与方法论上的突破。其一就是跨领域的分析与视角,将文化史的面向更为扩大,研究也因此益加深入。过去许多被视为文学和文学史研究的课题,现在有更多文化史和...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非常精彩的社会文化史著作,以清代中后期的北京戏园作为关注中心,详细考察伶人、观众、剧作家和清政府围绕戏剧的类型、演出方式与内容、面向观众等产生的种种博弈与互动,生动而细致地还原了北京戏园作为正统权力与意识形态之外,具备极强他者特征的社会性场域的诸多面貌。无论是对于史料的搜集与运用,还是对于场域、阶层区隔、国家-社会等社会学理论的准确应用,都让人印象深刻。

评分

清代戏曲写得忠孝节义,实际演出却是其中最“越轨”的几折,研究戏剧必须观照其演出状况。

评分

作者从话语、体制和文本三个层面入手,对清代的戏曲进行了研究。收获很大:1、从基本方法上来说,平衡社会制度与文本分析,这是历史学家的好处,社会学家往往出于自身的理论而对其有所偏重;2、对剧本和折子戏关系的探讨很有启发,前者是将戏剧作为文本来分析,而后者才是真正上演的实况,不能以前者取代后者。3、戏曲的改编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之前读《历练精魂》就了解了建国后戏曲改编的情况,本书则讲述了清代戏曲的改变情况,尤其是从戏院到宫廷的改编,都受到了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

评分

2018年读书013。社科启微系列的第一本,观感不赖。绝对是戏曲大外行,但楔子用上相声,俺就上钩了,三大块一块比一块重,第一部分“观众与演员”还能嗑着瓜子读,后两部分(场所与剧种、剧本与表演)就有点微妙了,难怪推荐里说这是清史研究,而非戏剧史研究著作。由雅入花,由昆曲转皮黄,戏剧除了作为一种娱乐,一种艺术,同时作为众多中国人在生活伦理上达成共识的载体,再由权力的微操作,城市空间管理学,让一种统治意志得到贯彻,里面不少“方式”,现在还在用。然后P264是学外语会脏话时间——呔!呔!呔!将奴戏,将奴戏,放子厾辣骚猪婆黄胖甕浓宿笃狗臭屁(武大骂金莲)。

评分

很有趣的切入角度,从戏曲来观照当时政治,且作者收集史料的功夫至勤,但似乎叙述戏曲较多,而对其中的政治含义剖析较少,让人觉得有些不过瘾。国外新一代的明清史学者,他们对史料的重视与挖掘,比起前辈确实颇为勤奋,但眼光与写作能力,还真是颇有差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