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穎,1967年生於山東,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瀋從文九講》、《瀋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等;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遊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置身其中》、《斜行綫》等;隨筆集《迷戀記》、《此生》、《有情》、《風吹小集》、《讀書這麼好的事》等。曾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文學評論傢奬(2006年)、第一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傢奬(2008年)、第六屆魯迅文學奬(2014年)、第十屆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2015年)等多種奬項。
本書是瀋從文前半生(1902-1948)傳記,是《瀋從文的後半生》的兄弟篇,講述在中國曆史變動的1902-1948年間,瀋從文生命發展的不同階段。書中敘述他的輾轉流蕩,”傳奇”與平常,”人格放光”與精神痛苦。他與時代密切相連卻持續強韌地保持緊張的”對話”--這是一個人自己的故事,也是牽涉各種社會關係,承載文學、思想與感情的重量,交織進現代中國的故事。從瀋從文的成長、哀樂與創作脈絡中,也可窺見中國的文化環境與氛圍,當時的文人生存狀態。
传记有两种读法,获得知识和思想是一种,从传主身上寻找启示和支持是另一种。沈从文这个人,张新颖这本书,不论从哪一种读法入手,都有十成十的价值。 初中开始就很喜欢沈从文。 这个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生现象有那么大的兴趣、那么大的热情,又那样淳朴自然、那样充满善意和爱...
評分温和的沈从文 沈从文这个人,温和、善良、感性、优柔寡断,自然会被有些性格“直”的人看不惯,因为觉得他矫情、做作,就你有情怀似的,可是你的情怀对战争时代的中国无益呀。 沈从文怂,辩论技巧不行,被人在文章里diss了,他也写文章、反驳回去,但是由于他骨子里的温和,反...
評分原文标题:开阔健朗与细心耐烦 ——《沈从文的前半生》的启示 作者: 黄德海 转载自 文汇读书周报 1. 如果可以大胆一点,放弃虚构和非虚构的严格界限,我很想说,张新颖的《沈从文的前半生》和《沈从文的后半生》合起来,应该恰当地看做一个独特的成长(修养)小说(Bildungsro...
評分《沈从文的前半生》和《沈从文的后半生》(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2月出版),共计50多万字。用两本书写一个人,足见沈从文在张新颖心目中的位置。张新颖深情凝望沈从文的一生,并且重点放在他生命中两次确立自我的过程。 沈从文后半生转向文物研究,被描述为一个文学天才的中途退...
評分先讀的《後半生》,幾年前。今讀《前半生》,但覺哀思戚戚。這一生,縈繞迴轉,以敏感之心磨礪粗糙世事,必得冷瞭硬瞭纔能護好自己。瀋從文之真貴,就在自始至終,不肯屈從瞭自己的心意。寫人物傳記,作者要愛著傳主,一點一點熟稔,一點一點細掰,然而不能讓這份愛漂著浮著太高瞭,要端著壓著委婉地漸進地錶達。這正是張新穎所寫的瀋從文傳記予我的感覺。
评分“嚮虛空裏伸手,攫著的是風” “我的工作行將超越一切而上!” “提起「時代」,真是一言難盡” “生者盡責求生” “誰看到?誰明白?誰相信?” “我想呼喊,可不知嚮誰呼喊” “和這個亂糟糟的現實社會對麵” 真好,真好,真好,人好,寫得也好。
评分其實我不怎麼讀過瀋從文的作品,以前拿起邊城想看,發覺不是自己喜歡的風格。但兩年前看瞭後半生,感嘆這個傳記寫的真好,也證實瞭範曾不是個好人。現在看前半生,又證實瞭郭沫若不是個好人。無論喜不喜歡瀋從文的文章,看這兩本傳記都是在看一個時代,時代中的一個個體生命,接著能體悟自己的時代,自己的個體生命。
评分2019年的第六本書,整體來說還不錯,隻是張老師為瞭重現瀋從文的人生軌跡,引用瞭大量的相關資料,幾乎隻是簡單平靜地講瞭一個瀋從文的故事,有些類似於年譜,但並不是年譜的那種資料整理,而是其中加入瞭自我的一些思考與總結。讓我覺得眼前有亮點的大概就是瀋從文“撩妹”那裏的靦腆與內斂吧,雖然在《閤肥四姐妹》裏有看過相關的記述,但實在不像張老師這本一樣描繪細緻入微。而筆仗與誤會,大抵也是整個瀋老前半生的無奈與辛酸吧,尤其是與魯迅的誤會以及而後丁玲晚年對他的評價也讓我覺得,人有時候真的不能太善良。
评分暫時隻讀瞭《瀋從文的前半生》,還沒有讀下一本。從這本書裏可可以看齣,瀋從文的可貴,在於曆經歲月的磨礪和洗禮,更清楚自己的“真心”與“性情”。人們常說國傢不幸詩傢幸。將這話放在中國的曆史語境中來看,總叫人不免為這些人可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