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在台湾《古典文学》杂志上连载的叶嘉莹讲唐诗的系列讲座。作者结合人物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来讲,分析深刻,入木三分,会让读者在领略诗歌的优雅与隽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作者独到的用心。
叶嘉莹:1924年生。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任教生涯已长达五十余年。曾先后被美国、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所大学以及大陆数十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及访问教授。 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此外,还受聘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及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并获得香港岭南大学荣誉博士、台湾辅仁大学杰出校友奖与斐陶斐杰出成就奖。 1993年叶嘉莹教授在天津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捐献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建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五但吐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十七讲》等多种著作,影响广泛。
从该书可以总结出叶嘉莹先生讲诗一向存在的几个侧重点: 一、古代读书人仕与隐的情意结(朱自清先生在《怎样读唐诗三百首》提到过的问题)。 二、“遇”与“不遇”的问题。“遇”与“不遇”分别是古代读书人能遇到的两种情况。“不能出仕”固然是“不遇”,无法实现理想;但...
评分想要提高下自己的文学素养,再加上豆瓣上这书的评价真心好,便买来了。结果在书的题目上便发生了误会,我认为这书名不该叫《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该改为《叶嘉莹说初盛唐诗人》。从讨论作品变成了讨论作家,这可差得远了,就好比本想了解下鸡蛋好不好吃,却猝不及防的与母鸡相...
评分 评分初唐:宫廷诗人与上官体承袭着由南朝以来的诗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承担着诗歌变革的角色。 代表: 一、 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杯采薇。 王绩是一位双重的隐士,不止归于田园,还以...
评分如果说,了解一样东西,就像吃核桃一样,需要深入去探究,明白其中细理,讲究该如何吃,才能吃得最佳,我想,读诗必然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打个比方,曾经看诗歌,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吃到了里面的些许核桃仁,品尝到了其中的美味,但是离开了老师,我面对的是整个核桃,于是吃也...
除了讀古典文學外,對一切也覺得了無生趣。
评分喜欢她读书的腔调更甚于她的书~
评分比中晚唐要好。可憾篇幅有限讲不详尽。
评分叶奶奶爱唠叨,听着听着你就领略了诗的美好
评分重在“感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