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志良,生于1902年,满族,字心如,北京人。1924年,加入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该会撤消后,成立故宫博物院,继续任职。解放前夕随一部分故宫国宝迁赴台湾,一直供职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除本书外,那先生还有《玉器通释》、《鉥印通释》、《石鼓通考》、《故宫博物院三十年之经过》、《故宫四十年》、《中国古物通鉴》等著作。
那志良历经了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南迁、文物精品运台等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生与故宫及其文物结缘,是故宫历史和故宫文物的重要见证人和守护人。
书中所叙,皆为作者的亲历亲闻,展示的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部分在时代大背景下的遭际。所引资料,所谈往事,弥足珍贵。其中尤以抗战中文物南迁着墨最多,叙述最为详尽。近两万箱计百万件文物,长达十多年,行程数万公里,却无一受损,堪称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中国文物的精华,随着战乱而飘零,跟着命运而起伏,但一路的跌宕和坎坷,却蒙的上天的恩,没有损坏一件,这是奇迹,也是天佑。感谢这些文化的保护者,愿这些文物归其所,永的安宁。
评分【读品】成刚/文 汪曾祺先生写西南联大师生跑警报的往事,轻松诙谐,他天性冲淡,任怎么严重的事到他笔底都直如花花草草,根本原因是无所羁绊,“联大师生跑警报时没有什么可带,因为身无长物,一般大都是带两本书或一册论文的草稿。”这才腾出手来携情书、花生米、宝珠梨、甚...
评分随着战争一次次的发生,文物不停的变换储存地点,直到运到台湾。 从书中的叙述可以看到故宫文物数量的庞大和留在大陆文物的不值,想不到蒋老头子把这么好的东西都运到台湾了,真不愧都是国宝呀!
评分中国文物的精华,随着战乱而飘零,跟着命运而起伏,但一路的跌宕和坎坷,却蒙的上天的恩,没有损坏一件,这是奇迹,也是天佑。感谢这些文化的保护者,愿这些文物归其所,永的安宁。
评分【读品】成刚/文 汪曾祺先生写西南联大师生跑警报的往事,轻松诙谐,他天性冲淡,任怎么严重的事到他笔底都直如花花草草,根本原因是无所羁绊,“联大师生跑警报时没有什么可带,因为身无长物,一般大都是带两本书或一册论文的草稿。”这才腾出手来携情书、花生米、宝珠梨、甚...
已买
评分作为一本生活工作的记录,它并不一定具有多么大的文学或是现实价值。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与细致,只要自己喜欢,自己知味就好了
评分又读了本“闲书”……
评分故宫文物从北京到台北的流水账。
评分史料翔实严谨。为着减压而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