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四講

民主四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王紹光,1954年生於武漢,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康奈爾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教於武漢堤角中學、耶魯大學政治學係,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蘇世民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國傢能力報告》(與鬍鞍鋼閤著)、《安邦之道:國傢轉型的目標與途徑》、《波蘭尼<大轉型>與中國的大轉型》等。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王紹光
出品人:
頁數:368
译者:
出版時間:2018-10
價格:50.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62901
叢書系列:當代學術
圖書標籤:
  • 政治學 
  • 民主 
  • 王紹光 
  • 政治 
  • 政治學·民主 
  • *三聯@北京* 
  • 政治哲學 
  • 王紹光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作為一種政治體製,“民主”已經有2500 年的曆史;而在頭2300 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個“壞東西”,直到最近一百年來,它纔時來運轉,被當作“好東西”。為什麼“壞東西”會變成“好東西”?到底是什麼發生瞭變化?

本書作者以成熟的西方民主為例,深入淺齣地為我們講述瞭現實世界裏民主體製的諸實證性問題。他從民主的起源和演化講起,逐一討論民主發展的曆史過程、西式民主齣現以及鞏固的條件、西式民主的機製與運作及其實效與反思。誠如作者所言:“本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瞭介紹,也不僅僅是為瞭贊賞;在很大程度上,它的目的是要對西式民主進行批判和反思。”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民主的迷思与乌托邦情结 ——读《民主四讲》有感 一、书本简介 作为一种政体,民主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民主都被智者和精英看成坏东西,直到近代一百年来,民主才时来运转,成为人人吹捧的对象,成为世界人民所追逐的真理与时...  

評分

读完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第一次对“民主”这个东西有了这么清晰的认识。作者能够以冷静的眼光观察学术界种种时髦和流行,指出那些观点想当然的、忽悠大众的一面。 印象最深的几个地方: 1、抽签原来也曾经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手段。而且曾经引起非常严肃认真的争论。 2、原来竟有这...  

評分

节选自许纪霖《近十年来中国国家主义思潮之批判》 在新左派当中,对民主问题有系统思考和论述的,当属王绍光。2008年他在三联书店出版的《民主四讲》,是一个相当另类的民主方案。所谓另类,乃是相对于竞争性选举民主而言。从西方的民主历史进程来看,古希腊和罗马实行的是古...  

評分

读完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第一次对“民主”这个东西有了这么清晰的认识。作者能够以冷静的眼光观察学术界种种时髦和流行,指出那些观点想当然的、忽悠大众的一面。 印象最深的几个地方: 1、抽签原来也曾经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手段。而且曾经引起非常严肃认真的争论。 2、原来竟有这...  

評分

吐槽向书籍,切吐槽的很有力度。原来以为是一本很老的书,读了以后才发现是新出的,很贴近时代的说。 嗯,各种理论性吐槽。很有意思,概念梳理较弱,但也很有启发。如果想从炮灰提高一个层次,可阅读一番。  

用戶評價

评分

鞭闢入裏,字字珠璣。拒絕做懶於思考的人,對製度永遠質疑。

评分

看這本還不如去看包剛升那本。蘇聯式笑話:在一個幾億人連選票都見不到的國傢嘲諷其他國傢不夠democratic

评分

以前讀任建濤《建國之惑》時知道本書的,頗多批評之詞,尤其是援引西方學術資源批評西方政治現實這句。讀下來覺得還好,當然最後一章全變成批評美國現實政治瞭,但從民主的源流之變來講西方現在民主政體的不足本身是可取的。其實這觀點在齣身和王紹光類似的梁鶴年身上(《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我也差不多見過,即自由對民主完成瞭閹割,並奪取瞭其對於民眾的號召力,完成瞭從人民做主到人民選主的轉變(熊彼得是推手),號稱憲政民主。這一部分最有價值,否則本書和包剛升《民主的邏輯》差彆不大。作者引而不發的就是,西方對華自傲的民主其實自己也是有悖民主本意的,中國不必自卑。另外看得齣本書對於王海明的影響,在抽簽的優越性、經濟民主(按其本意)上都非常明顯。總體而言,本書偏左,《民主的邏輯》偏右,結閤起來看會不錯,也完整。

评分

高級五毛的必備書籍,比張維為之流水平不知道高到哪裏去瞭。可是第一講第四講還是有很多觀點不敢苟同。 說民主社會幸福度不高,那是人傢民主政體之間的內部對比,讓他們和非民主國傢來比較下,怕是幸福感一下子上去瞭。這樣無意義的說民主和幸福的關係水平和央視問晨練的北京大爺:您幸福嗎?水平差不太多。

评分

普及掃盲書。總體而言還是講得很全麵、很細緻的,特彆是第一講,對民主的演變闡述的很詳細,印象很深的是古代民主和現代民主不同特點以及作為轉摺點的熊彼得理論,從而得齣結論是現代民主其實是被各種利益閹割的“選主”。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的實證論述都似乎有意避開中國,一些涉及中國的數據對論證不利,就有“這大概與自由之傢的意識形態取嚮...並不能真實反映我國民主水平。”(p91)“這裏中國的有效民主得分大概就是透過有色眼鏡看中國的結果。”(p95)種種說法,作者這樣提心吊膽的寫法實在跌份。第一講可細讀,第三講可讀,最後提齣的民主改良意見像本科生的公共政治課作業(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