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田繁 (1943-2016),1943年生于日本横滨市,1966 年毕业于桑泽设计研究所,1970年创办了内田设计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以设计灯具和椅子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旧金山近代美术馆、丹佛美术馆珍藏,后来涉足室内设计领域、商业空间设计领域。2016年11月 21日去世,享年73岁。
内田繁设计生涯中获奖无数,其中包括:日本的设计类大奖“每日设计奖”、“商业环境设计奖”;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2000年);第一个以设计师的身份获得的紫授褒章(2007年)等。
主要设计作品:山本耀司的精品店系列、HOTEL IL PALAZZO、神户时尚美术馆、茶室“受庵·想庵·行庵”、Crest Tower系列的内部空间设计、东洋旅店广岛等。
主要著作:《空间与日本人》(インテリアと日本人)、《家具之本》(家具の本)、《普通的设计》(普通のデザイン)、《Design Scape》(デザインスケープ)等。
首部日本设计史权威著作
日本设计大师内田繁以亲历者身份,梳理日本战后六十年的设计潮流变迁
揭秘日本设计的意义及其秘密
◆日本设计大师内田繁以亲历者身份写就的日本设计全书。
内田繁,出生于1943年,作为日本乃至世界一流设计师,几乎参与、见证了六十年来日本设计的全部进程,可谓一个日本设计六十年的活化石。他以亲历者和设计师的身份、从切身体验出发的写作,对于我们了解日本现当代设计全貌,弥足珍贵。
与此同时,他带读者领略设计师协会、民间组织、企业、个人等协同促进日本设计发展的努力和成果,挖掘日本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三大设计策源地之一的秘密。
◆透过日本设计的起步、发展、兴盛,直抵日本设计的精神内核,解读“日本设计”无论作为文化力量,还是实体形态,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全过程。
◆精选日本近六十年来重要的设计运动、设计作品、交流活动,展现日本工业界、艺术界、文艺界、企业等通力合作,创造设计促使日本制造繁荣、使设计成为日本名片的努力和成果。
◆以出现在我们身边的“MADE IN JAPAN”们为例,讲述日本造物为何受全球欢迎的故事。
丰田、索尼、本田、东芝、无印良品等日本企业如何通过设计发展自身?
胜见胜、柳宗理、龟仓雄策等老一辈设计师通过怎样的努力逐步撬开设计进入日本,并逐步进入大众视野的关卡?
包豪斯设计小组与日本设计委员会等日本设计组织有着怎样的关于设计的交流和沟通?
宇野亚喜良、横尾忠则、平野甲贺、及部克人、串田宏光、龟仓雄策、寺山修司等年轻设计师和作家们通过平面设计等参与了怎样的文化运动?
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名彰显了怎样的日本设计精神?
◆从历史事件、社会变迁、生活方式转变等角度介绍日本的设计历史,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样的设计才是让人感到幸福的设计。
◆附录部分犹如一部日本设计师汇编,对近500位日本设计师做了简介和索引,一书多用。
◆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小矶裕司+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师朱锷亲自操刀设计,使得书籍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32开精装,封面采用水瑟纸,内文特种纸全彩四色印刷,打造出最适合呈现日本设计内容的书籍模样,透出日本设计本该具有的气质。
我不懂设计,艺术设计更不懂,在生活中就是附庸风雅,看看画儿瞅瞅建筑。为了装得更像一点,我买了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是好奇,二战之后,一个深受中华文化浸染的日本,怎么能跻身现代设计的前列的?我也不解,儿子案头堆满的各种动漫小人,他们是如何占领儿子的书桌的? 不读不...
评分 评分 评分近来在看内田繁的《日本设计六十年:1950-2010》,心有所感,略述以纪怀... 作为曾经的专职平面设计工作者,翻阅这本日本60年设计史,心下慨叹良久! 日本传统以“侘寂”、“幽玄”为美,从弥生、飞鸟时代,直至平安、镰仓时代,这种“变化之相”、感叹时间流逝的审美心理就一...
评分大致以每十年为期,阐析日本设计的流变,文风朴实认真,料足。十年不是机械定量,像一条长绳上的节点,是贯穿的,只为了计数方便。根植于传统自然侘寂的美学思想,战后的日本设计追求与国际接轨,波普艺术、空间理念、广场装置、视觉传播、亚文化等艺术形式快速更新,并与环境保护、工业化、多元化、泡沫经济、国家策略等紧密联系,三宅一生、黑川雅之、山田耀司、无印良品等精品纷呈,此外还有各种社团与民艺运动的推动,显示了一个躁动不安且极具创造力的日本“神话”的诞生、发展与不断调整的精彩历程。全书配图带来视觉享受,我尤其喜欢山城隆一的《森·林》,有种不动声色的紧张感;田中一光为“日本古典艺能团招聘纪念”而作的舞俑海报,利用几何图形拼接,主题明确利落;P296~325介绍的室内设计,简净且有空间张力。
评分本来还以为是类似很多无印良品一样的关于日本设计和性冷淡的书,没想到是一本非常丰富专业的设计书,还有很多详细的有关日本历史进程的记录,我自己本身不算设计人,只是爱好,所以还是蛮有意思的。不过从这里很多历史,我倒是看到了我们的发展过程其实也差不多。一种乐观和悲观吧。
评分一本优秀的日本设计史。类似的通史往往以列时间框架、填充历史事件为主,而这本在史料详实(作者为书中很多事件的亲历或直接观察者)的同时融入了专业人士对于设计和社会的多角度认知和思考,偶尔流露的自我情绪也让书页释出难得的温度。对设计文化的覆盖全面,针对亚文化、地下话剧与海报的专题介绍虽然不多,但能看到空山基、ガロ、夜想甚至老虎立石等大名已经让我很满意……此外其还具备一定的功能性,几乎所有专有名称都标注出日文或英文原名,杂志则会标出版社原名和创刊日期,就连广告语都标出了日文原版……对于我这种考据党来说简直太方便了。
评分谈社会史的部分很有趣,二战后兴起至七十年代繁盛这段历史比较生,更新了不少知识。有些部分直接引用记录或史料对读者有要求,八十年代开始有点报菜名了。不错看。
评分全家老小都能获得所需信息的一本超优秀书籍 自己主要看平面 室内 服装的部分 老公重点看工业制造业 企业策略的部分 家里长辈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感兴趣 并且提及的大都是耳熟能详的品牌 穿插了作者的记忆 解惑的同时不觉晦涩 设计师们长久以来的战斗本身也是别具机杼妙趣横生 想打十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