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這個世界

愛這個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周
作者:伊莉莎白.揚.布魯爾(Elisabeth Young-Bruehl)
出品人:
页数:912
译者:江先聲
出版时间:2018-7-7
价格:NT$1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477478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台版
  • 傳記
  • 传记
  • 阿伦特
  • (港台版)
  • 港台版
  • 哲学
  • HannahArendt鄂蘭
  • 生活感悟
  • 散文
  • 情感
  • 治愈
  • 温暖
  • 人生
  • 世界
  • 积极
  • 思考
  • 随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

完整記錄鄂蘭其人其事、所思所想

從尋索極權主義的起源,探問人的條件,到點明邪惡的平庸,

鄂蘭的一生,見證了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的發展。

因為愛這個世界,她將一生盡數奉獻給政治行動,也串起一部留給全人類的無價思想。

要理解鄂蘭的思想,就必須先理解她的一生。

--------------------------------------------------------------------------------------------------------------------------------------------

◆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葉浩 專文導讀

◇ 1982 年《洛杉磯時報》傳記類圖書獎,1983 年美國國家猶太圖書獎

---------------------------------------------------------------------------------------------------------------------------------------------

一本個人生活與思想的傳記……它是目前為止最好的傳記。

──彼得.柏格(Peter L. Burger),美國社會學家,刊於《紐約時報》書評首頁,標題〈A Woman Of This Century〉

一段驚人的、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最後,我們能看到一個完整的漢娜鄂蘭。

──新聞周刊(Newsweek)

對漢娜鄂蘭的生平與思想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必不可少。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一段從納粹德國到美國成名的冒險故事……以及這段經歷如何塑造了漢娜鄂蘭敏銳的政治意識。

──里奇蒙時報(Richmond Times-Dispatch)

對那些尚未迷上鄂蘭、對無關痛癢的評論麻木的人來說,這本擲地有聲的著作將會是一記重擊。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

一本冷靜澄澈的傳記。作者以富同理心的筆觸,描寫鄂蘭的私人生活、公眾角色及著作……這位極具勇氣與精力的傳奇知識分子及其時代氛圍,被再次召喚;她的成就,於本書首度完整呈現。

──國際關係(Foreign Affairs)

---------------------------------------------------------------------------------------------------------------------------------------------

漢娜鄂蘭,1906 年誕生於德國柏林的猶太女性,被譽為 20 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之一。早年跟隨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雅斯培,後因納粹政府上台流亡至美國,先後在各大學院任教。1975 年逝於紐約。鄂蘭畢生著重對極權主義、政治實踐、公共空間等議題的思辨;嚴謹論證的背後,是她回應世界的態度──挑戰哲人棄世思想,而積極介入、參與這世界的愛。她是自由主義的看門人,亂世中的思考明燈,更是當代政治永遠的挑戰者;那雙無所畏懼的真理之眼,深深影響了一代人的思維理路。

本書 1982 年出版,作者詳實整理了鄂蘭的文學、哲學及生活背景狀況,並描述現實政治社會對鄂蘭一生的深刻影響。作者運用心理學及哲學知識、與鄂蘭友人的訪談,以及親身受教鄂蘭的經驗,深入闡述她思想成形的歷史基礎,幾次重大學術產出與觀念轉折,及其對理論界及社會的影響。做為西方世界最早、最權威的鄂蘭傳記,要認識鄂蘭生平、著作、主要概念及相關評價,本書必不可少。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伊莉莎白.揚.布魯爾

Elisabeth Young- Bruehl(1946-2011),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學家及哲學家。在紐約新學院大學攻讀心理學博士時受漢娜鄂蘭指導,於鄂蘭去世後為其撰述自傳。她承襲雅斯培、鄂蘭一派的傳記哲學書寫,認為哲學思想並不只是抽象思考,更是人類具體生命脈絡的呈現,這讓她的鄂蘭傳除了分析重要作品,更著重鄂蘭跟個人境遇的對話與互動,將這位哲人放回屬於她的動盪時代。

作者擅長對人物內心的掌握與描寫,她以其獨特的精神分析寫作筆法,整本傳記圍繞在鄂蘭與「世界」的互動、交流展開,向讀者展示了親情、友情、愛情如何塑造出20世紀最重要的女性政治哲學家。作者在該書中所力圖展現的,不僅是處在一段一段與他人關係之中的鄂蘭,而是連貫的、完整的,做為真實世界中具體的「人」而存在的鄂蘭。因此,我們看見的是瑪莎.鄂蘭的女兒、海德格的情人、雅斯培的學生、布呂歇的妻子、班雅明的好友……鄂蘭與周遭所有人的關係依序被建立。「猶太人」、「政治思想家」不是空洞的標籤,與之對應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真實個人。

耗時七年完成的這部鉅作獲得極高評價,不僅是傳記文學的經典作品,也是鄂蘭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參考文獻,作者更因此奠定了傳記作家的身分。她曾出版十餘本著作,其中包括鄂蘭及佛洛伊德的女兒安娜.佛洛伊德的傳記。對後者的立傳,也加深作者對精神分析的興趣,並與哲學研究相互結合。

真實的世界變化紛紜,而人總是活在這現實的世界之中──這是作者抑或鄂蘭本人,在這本鄂蘭傳裡要告訴讀者的。

譯者簡介

江先聲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在香港和加拿大的出版界及媒體任職近三十年,曾編寫英中對照哲學讀本《名家哲學》,以及翻譯國際知名認知科學家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寫作風格的意識》、好萊塢編劇大師約翰.特魯比(John Truby)《故事寫作大師班》、美國國家書評獎得主莎拉.貝克威爾(Sarah Bakebell)《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等重要著作。

目录信息

導讀 當星火們看見彼此,每一朵火焰便更為明亮 葉浩
第二版前言
前言
致謝
第一部:1906-1933
第一章 我們的孩子(1906-1924)
第二章 陰影(1924-1929)
第三章 一位猶太女人的一生(1929-1933)
第二部:1933-1951
第四章 無國之民(1933-1941)
第五章 忠誠是真實的象徵(1941-1948)
第六章 公眾生活中的私人面孔(1948-1951)
第三部:1951-1965
第七章 安然活在世上(1951-1961)
第八章 遲來的治療:《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1961-1965)
第四部:1965-1975
第九章 美國黑暗期(1965-1970)
第十章 已然與未然:《心智生命》(1970-1975)
附錄一:鄂蘭家譜
附錄二:鄂蘭德文詩作
附註三:鄂蘭博士論文概要
中外文名詞對照表
索引
鄂蘭著作年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撰文:阿尔弗雷德·卡津 翻译:陶小路 首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女人] 阿尔弗雷德·卡津(Alfred Kazin),1915—1998,著名文学批评家,与包括汉娜·阿伦特,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索尔·贝娄,苏桑·桑塔格,丹尼尔·贝尔,莱昂内尔...  

评分

撰文:阿尔弗雷德·卡津 翻译:陶小路 首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女人] 阿尔弗雷德·卡津(Alfred Kazin),1915—1998,著名文学批评家,与包括汉娜·阿伦特,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索尔·贝娄,苏桑·桑塔格,丹尼尔·贝尔,莱昂内尔...  

评分

简直读不懂是什么意思。书是好书,传主也是很值得去了解的。可这翻译!有时候,看译本是为了省点事,可是对照英文本,你感觉英文本更清楚更明白!我只能说,译者一是不懂哲学,二是不懂英语,译得真是让人很无语!!!好在,有了新的译本了。 可以推荐:陈伟、张新刚译,上海人...  

评分

我不是哲学细胞很好那种,如果是再抽象一些估计就不行了,好在阿伦特的课题大部分跟现实联得很紧密,所以基本还能看懂。后来看了1964年的电视采访,只有一个感慨,实在是太帅了!那才叫真正的气场强大,对比之下政治家啥都算弱爆了,骨子里的理性和强大,以及只有追求真理的人...  

评分

终于读完了阿伦特的这本传记。作为传记而言可以说是相当详细了,甚至有点琐碎。但是在读完之后,在看完了阿伦特的一生之后,真的只有感动与艳羡。这个成长在柯尼斯堡的女孩,从小便拥有一种灵敏、孤僻与神秘的气质,犹太人的身份使她终生都在经历者与旁观者的身份中徘徊。她在...  

用户评价

评分

阿倫特的母親深諳心理學,在她父親去世後看到一個「陽光孩子」。阿倫特的父親梅毒去世⋯⋯

评分

阿倫特的母親深諳心理學,在她父親去世後看到一個「陽光孩子」。阿倫特的父親梅毒去世⋯⋯

评分

阿倫特的母親深諳心理學,在她父親去世後看到一個「陽光孩子」。阿倫特的父親梅毒去世⋯⋯

评分

阿倫特的母親深諳心理學,在她父親去世後看到一個「陽光孩子」。阿倫特的父親梅毒去世⋯⋯

评分

阿倫特的母親深諳心理學,在她父親去世後看到一個「陽光孩子」。阿倫特的父親梅毒去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