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心理學
上部 心理學的前世今生
第 1 講 哲學生下心理學,卻讓她成瞭流浪兒
一直被誤解的科學:是不可言說還是不可置信?
心理學有漫長的過去,卻隻有短暫的曆史
多元化觀點,條條大路通羅馬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
第 2 講 心理學研究 ——讓看不見的心理被看見
研究目的:描述、解釋、預測、控製
方法論帶你躍遷:“是什麼”和“為什麼”
心理學研究的道德睏境:不得不故意欺騙?
第 3 講 形神一體 ——腦是心理的生理約束
神經係統是形,心理活動是神
心理學傢是怎樣給大腦格式化分區的?
第 4 講 是人格決定命運,而不是性格
人格是穩定不變的嗎?
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的製衡
第 5 講 這世界是我們心理投射的鏡像
正麵人格和變態人格
心理學傢說你有氣質,絕不是在誇你
用 4500 個形容詞來描述的人格特質
第 6 講 瞭解瞭你的人格,就可以預測你的行為?
因為你的人格,你纔與眾不同
每一個人都有多重人格
第 7 講 動機基本上仍屬於無意識範疇
口述動機不可信?
因為不滿足,所以産生動機
飢餓不僅是生理反應,也有心理動機
第 8 講 人類性動機是可控還是不可控?
性的快樂與原罪
動機水平是預測職場成就的最佳指標?
第 9 講 人最容易淪為情緒動物
情緒也是一種動機
即使是正麵情緒,也是需要調節的
情緒智力的正確解讀方式
把生活中的壓力轉化為嚮上的動力
第 10 講 習得性反射——奬賞與懲罰式學習
巴甫洛夫的狗——經典條件反射
斯金納的老鼠——操作性條件反射
桑代剋的貓——試錯學習定律
正強化與負強化:無益的行為被淘汰齣局
兒童是怎樣習得攻擊行為的
小阿爾伯特的恐懼:泛化的習得行為
迷信的鴿子:非關聯性強化
第 11 講 無意識掌控著我們的命運
馮特:對意識進行準確描述是心理學的唯一目標
詹姆斯:意識就像流體一樣
第 12 講 人的心理大部分是無意識的
如何感知無意識?
弗洛伊德:無意識是隱藏在水麵下的冰山
第 13 講 注意力決定有意識,而無意識無處不在
布羅德本特:我們一次隻能聽到一個聲音
無意識包括“生本能”和“死本能”
剋爾凱郭爾:真正的絕望來自對自我的不認同
第 14 講 喧囂的夢境,就像一部盛大的舞颱劇
你的夢中隱藏著最深的願望
被催眠的人睡著瞭嗎?
冥想:放鬆與專注的智慧
第 15 講 全腦記憶
沒有專門的記憶細胞
對抗遺忘:艾賓浩斯麯綫和蔡加尼剋效應
第 16 講 記憶的類型
神奇的數字與組塊理論——短時記憶
迴憶是大腦的時光旅行——長時記憶
不是所有的記憶都可靠——虛假記憶
第 17 講 一起被儲存進記憶的還有情緒
受到情緒影響的記憶
閃光燈記憶
第 18 講 記憶的七宗罪
不作為之罪
作為之罪
中部 社會性是心理的根本屬性
第 19 講 IQ 測試可信嗎
智力是可持續發展的
G 因素:學習成績取決於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智力測試中的 7 種基本能力
第 20 講 一個人的判斷力是其智力的重要指標
概念:是狗還是貓
推理、決策與問題解決
不確定因素下的決策過程
第 21 講 零碎的感覺需要用“膠水”整閤在一起
“有感覺”和“沒感覺”
刺激停止後感覺不會立即消失
感知過濾器
第 22 講 我們的感知比照相機優秀
感覺的恒常性
感覺的豐富多樣
感覺的適應
第 23 講 來自感覺的欺騙
感覺的失真
錯 覺
把靜止東西當作活動的
格式塔七大定律
第 24 講 感知的魔法——深度知覺
眼中的世界是二維的
層次感知
第 25 講 人際關係決定著健康
社會角色認同感
“公平世界假說”的隱患
第 26 講 囚徒睏境:背叛與閤作
衝突:背叛與利益
信息與溝通
第 27 講 我們的喜好是非理性的
喜歡你沒道理
愛是人際關係中創造性的能力
第 28 講 我們為什麼會習慣性從眾?
從眾的錶現
從眾的力量
第 29 講 服從:為什麼生活中的好人會變成惡魔?
強迫服從
將電擊進行到底
不得不服從
第 30 講 早期的情感聯結——依戀
依戀關係
依戀類型
剝奪母愛
父親的角色
第 31 講 語言是一個自由創造的過程
喬姆斯基的先天論
兒童語言的發展
第 32 講 兒童不是成人縮小版
認知發展理論
兒童認知的四個階段
第 33 講 青春期:人類靈魂中好與壞的交鋒
青春期是成長的特殊階段
青春期是一次新生
第 34 講 道德是在互動中形成的
道德推理
道德發展階段的界定
第 35 講 從生到死,人格發展八階段
八個階段理論
傢庭是人格塑造的工廠
第 36 講 男孩應該男孩樣兒,女孩應該女孩樣兒?
性彆認同
女強人是否受歡迎
下部 影響心理學發展的重大研究及心理測驗
第 37 講 割裂腦——揭示大腦功能之謎
第 38 講 豐富的經曆,會造成更復雜大腦
第 39 講 嚮前爬嚮後退——嬰兒的視崖反應
第 40 講 近大遠小的秘密——知覺恒常性
第 41 講 “剝奪夢”實驗:人不能不做夢
第 42 講 腦乾 =“夢境發生器”?
第 43 講 催眠狀態下的行為究竟受誰控製?
第 44 講 哈洛的“恒河猴”——親子依戀對健康發育的意義
第 45 講 為什麼我們熱衷於控製力和自我決策權的獲取?
第 46 講 認知地圖——走捷徑還是彎路
第 47 講 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理論
第 48 講 從 IQ 智力測驗到多元智力理論
第 49 講 情緒臉譜具有跨文化的一緻性
第 50 講 “社會再適應評定量錶”——生活應激與患病概率
第 51 講 認知失調——給撒謊找個理由
第 52 講 “人類性反應周期”——不可言說之性心理研究
第 53 講 人格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第 54 講 歸因——你是認命的人,還是拼命的人
第 55 講 A 型人格與 B 型人格:你的哪些行為會導緻冠心病
第 56 講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人類行為的基礎
第 57 講 “貝姆性彆角色量錶”——模糊的性彆界限
第 58 講 言行不一緻——如何知道一個人的真實社會態度
第 59 講 旁觀者介入與未介入——越多人圍觀越沒人伸手幫助
第 60 講 洞察僞心理學
心理學≠讀心術
弗洛伊德也不是心理學代言人
人們不相信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宣揚超自然現象的絕對不是心理學
心理學不以提供菜譜式知識為終極目標
辨僞隻一招:是否經過同行評審、科學期刊發錶
第 61 講 “可證僞性”是科學理論的“基本素養”
小心那些看起來永遠正確的理論
對科學而言,越是全能越是值得懷疑
弗洛伊德已經落伍瞭
科學的本質就是“在公眾麵前犯錯”
第 62 講 我們嚴苛地審視心理學的科學性
在理解什麼是心理學之前,必須先理解什麼是科學
廣泛而多樣是心理學的特點,但不是僞科學亂入的證明
像思考物理學或化學一樣思考心理學
對個案影響的放大將引發高度的誤導性
鮮活的信息就像毒蘑菇,唯一的用途就是混淆視聽
相關性≠因果關係
科學思維:比較、控製與操縱
第 63 講 經典心理學測驗
神奇的木片——洛溫菲爾德拼鑲測驗
精神病診斷——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MPI)
你更喜歡哪一個——藝術傾嚮測驗
非語言智力測試——瑞文標準推理測驗
第 64 講 想法總在無意識中錶露
一團汙漬也能看穿人心——墨跡測驗
講個故事就暴露瞭你的想法——主題統覺測驗(TAT)
不想說的都畫齣來——房—樹—人測驗
虛構的世界裏充滿著暗示——故事測驗
你是圖中哪個小人兒的狀態——感覺測驗
在畫中看齣瞭你的人格——畫圖測驗
附錄:心理學名人錄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