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日] 陈舜臣
出品人:新华先锋
页数:438
译者:李长声
出版时间:2018-9
价格:79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422414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小说
  • 历史
  • 日本
  • 陈舜臣
  • 近代史
  • 小说
  • 文学
  • 李长声
  • 甲午战争
  • 历史
  • 战争
  • 19世纪
  • 中国史
  • 近代史
  • 海军
  • 日本
  • 抗争
  • 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历史小说《甲午战争》以袁世凯、李鸿章、日本的陆奥宗光、朝鲜的金玉均为中心,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为始,详细讲述了自朝鲜的壬午兵变到甲申政变,从日本处心积虑发动战争到最后李鸿章出面收拾残局,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整部小说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客观地描写了那个特殊时代不同利益团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刻画出垂老的晚清是如何被青春萌动的明治日本打败的,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追问。在这场战争中,中日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内幕?朝鲜又扮演了怎样的关键角色?

作者简介

陈舜臣

华裔日本作家,“日本小说界无出其右者”,日本文学史上首位“三冠王”,在日本历史小说创作领域与司马辽太郎并称双壁。他通晓日语、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五种语言,作品常呈现无国籍的宏观视野。他的历史作品因加入了推理的成分而自成一派,一次次掀起阅读中国史的热潮。

其代表作有《甲午战争》《三国史秘本》《中国的历史》《太平天国兴亡录》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 提督与青年
丁汝昌忽然羡慕起袁世凯来。这个无官衔的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是河南项城名门望族的后代;而丁汝昌出身于安徽庐江的贫农家庭,从淮军的一个士卒,经历千难万险才升为将领。
第二章 拘捕大院君
把野心勃勃的大院君留在朝鲜是危险的,应当予以彻底隔离。最好的对策,是把他劫持到中国。
第三章 变乱之后
中、日以朝鲜为舞台争夺霸权,而朝鲜也想乘机摆布两国。朝鲜的要人们,迂而不愚。历史教给了他们作为弱小者的生存之道。
第四章 风云突变
朝鲜保守派认为近代化即禽兽化,他们愿意同清廷保持宗属关系,但不能同禽兽的美国和候补禽兽的日本相结合。
第五章 前夜
“壬午军乱”时,大院君是反日派,闵妃一族是亲日派。但是,两年后的甲申年,闵妃一族却成了亲清派,于是金玉均的新亲日派抬头。历史的进程就是如此。
第六章 举火
金玉均拿出一支铅笔来,朴泳孝递给国王一张白纸,国王便在去往曜金门的路上写下了七个字:“日本公使来卫朕。”这七个字就成为日军出兵的根据。
第七章 崩溃
金玉均确实是热切希望祖国近代化,但他依赖外国,尤其是这次“甲申政变”,更依赖得过分,以致最后被踢开,落了个满腹怨言无处诉的下场。
第八章 还乡
袁世凯在进士出身的人面前,总有一种自卑感。何况吴大瀓不仅是进士出身,而且是知名学者,就使他更加自卑了。站在这样的人面前,袁世凯觉得自己好像是冒牌货。
第九章 归国之日
国王的生父归国竟没有一个人前来迎接,这是出人意料的。对于这种事态,预先毫无准备,必须临机应变。袁世凯在思考对策之前,就自信他想出的办法一定要比武夫丁汝昌高明。
第十章 新局面
叫来英舰,是一种示威行动,暗示:朝鲜被清廷抛弃了,但还有英国、日本以及俄国。
第十一章 人乃天
“人乃天”,“天心即人心”,这就是东学的信念。它的主张在很多方面获得没落两班的共鸣,那些追求现世利益的民众也非常欢迎。
第十二章 自主之路
朝鲜像一条游鱼,窥视着清政府的每一个空隙,准备溜走。而驻在朝鲜的各国外交官也不断向朝鲜政府兜售各种计谋,以致朝鲜成了难以对付的交涉对象。
第十三章 北洋人
“他们至今没有起事,只是因为力量不足,一旦觉得有了足够的力量,就会把枪口对准我们。你看看北洋舰队,那些坚舰巨炮都是汉人的东西,指挥它们的还不是汉族大臣李鸿章吗?”
第十四章 虚虚实实
这时,朝鲜已不是十年前的朝鲜了。它已经看清,借助列强——日本、俄国之力,可以踢开清政府的压迫。不管袁世凯的眼睛瞪得多么圆,俯首听命是办不到了。
第十五章 破绽
朝鲜政府向日本提出了借款五十万日元,然而,谈判未及结束,服丧已毕的袁世凯又回到朝鲜。他说:“利率太高,能用更低的利率借来。”
第十六章 防谷令余波
这一问题是侨居朝鲜的日本商人引起的。商人们把自己当作日本扩张的尖兵,他们相信,自己所受的损害由日本政府用武力讨还,是理所当然的。
第十七章 亡命九年
金玉均正处于困境,全靠卖些书画,勉强度日。他心里把改革朝鲜作为远景,把改善目前的艰苦生活作为近景,这个近景要比远景切实得多。
第十八章 暗杀
“逛上海之前,先睡上一觉……太累了……”金玉均旁若无人,根本没把洪钟宇放在眼里。他脱下西服,便一头倒在床上,拉上了毛毯。洪钟宇掏出连发式手枪。这么容易狙击的目标,更待何时呢?
第十九章 尸骨还乡
朝鲜现政权的要员偷偷给金玉均写密信,作为万一之时的护身符的,不在少数。可是,密信不被公开,是以金玉均健在为前提,如今他在上海被暗杀,情况可就不同了。
第二十章 东学党起义
“朝鲜若是被东学闹得一团糟,对日本有好处还是没好处?”“邻国的动乱正是我们大日本帝国向外扩张的好机会。”
第二十一章 白山根据地
传说全琫准能呼风唤雨,刀枪不入,神通广大,这迎合了民众盼望英雄的感情。过着痛苦生活的民众,正等待超人的出现。
第二十二章 旧友往来
台湾本是蛮荒之地,这一时期开始变得文雅了。文雅绝不是坏事,但时代却不容许一味埋头于风雅。
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
李鸿章一再指示袁世凯:“要注意日本的动向。”袁世凯从大鸟公使那里得到的印象是:“日本对中国极其友善。”这是他把同大鸟圭介个人的关系与同日本政府的关系混同了。
第二十四章 风满楼
按照清军的惯例,登陆、调动等军队活动,遇雨就停止。袁世凯以为日本军队也会因雨而停在仁川不动。他悠然自得地等在汉城,哪里料到日军争分夺秒地要抢在清军前面到达汉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前后花了大概一个月读完陈舜臣先生的这本书,我读的是李长声先生译本。 我很喜欢历史,但很讨厌生硬的历史。这本书把历史从框架里拯救了出来,赋予了他灵魂,也赋予了在九泉之下的历史人物以躯壳站在我们眼前。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人,像是走场来来去去走走停停的“我方唱罢汝...  

评分

读完陈舜臣的《甲午战争》,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可思议,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此时距离日本明治维新不过三十余年,而经过曾国藩、李鸿章亲手调教的湘淮两军骨干犹在,却不能撼动日军分毫,其中缘由,值得好好分析一番。 陈志武曾经提出一个观点:政治制度才是核心竞...  

评分

看了甲午战争,认识到军队的私有化是多么的可怕,军权的过于集中的灾难,军队只可以是国家的机器,不受制于任何个人,也不可被任何人所左右,我也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西太后,让我感觉到中国当时如果是一明君掌权,中国会不会不被战争蹂躏,中国现在会不会处在另一个社会制度下,...  

评分

看了甲午战争,认识到军队的私有化是多么的可怕,军权的过于集中的灾难,军队只可以是国家的机器,不受制于任何个人,也不可被任何人所左右,我也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西太后,让我感觉到中国当时如果是一明君掌权,中国会不会不被战争蹂躏,中国现在会不会处在另一个社会制度下,...  

评分

看了甲午战争,认识到军队的私有化是多么的可怕,军权的过于集中的灾难,军队只可以是国家的机器,不受制于任何个人,也不可被任何人所左右,我也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西太后,让我感觉到中国当时如果是一明君掌权,中国会不会不被战争蹂躏,中国现在会不会处在另一个社会制度下,...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唯一吸引我的是它主要讲了甲午战争里面关于朝鲜的许多事情,这些是以前不大知道的。由是对于这场战争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多的认识。海战本身在简单的描述中就结束了,让人扫兴。

评分

李长声的翻译,很适合这部书

评分

十二分的敬意给对华对日都满怀爱意的作者陈舜臣。十二分的嫌恶给时代漩涡里各怀鬼蜮的清日朝三国。

评分

一声叹息

评分

并不是很喜欢这种叙述方式,要是去掉大量的对话和心理描写看上去就会可信很多,当然我并不是说它不可信。读到临战之时“镇远”和“定远”加起来只有3发炮弹时,真是感到滑稽又沉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