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而生

为历史而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卡萝尔•芬克(Carole Fink),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捍卫他者的权利:超级大国、犹太人与国际少数族裔保护(1878—1938)》《西德和以色列:外交、内政与冷战,1965—1974》《冷战:一部国际关系史》等,译有马克•布洛赫的《战争记忆》。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卡萝尔·芬克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459
译者:郑春光 等
出版时间:2019-6-15
价格:79.8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3240043
丛书系列:新史学译丛
图书标签:
  • 传记 
  • 马克·布洛赫 
  • 历史 
  • 历史学 
  • 布洛赫 
  • 法国 
  • 新史学 
  • 史学理论&史学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关于马克•布洛赫(1886-1944)的第一部传记。布洛赫是一名历史学家,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士,抵抗运动的领袖,被逮捕后遭到严刑拷打,最终英勇就义。本书以大量私人书信、日记和资料为基础,参考众多尚未公开的档案,呈现了这位爱国者在第三共和国下的光辉一生。作为历史学家,布洛赫最为人熟知的或许是《历史学家的技艺》——对自己的人生事业所做的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思考——以及《社会经济历史年鉴》杂志的联合创办人。他生活的时代阴云遍布,两次世界大战、反犹主义和集权主义使他深受影响。他勇于直面这些事件,最终成为某种智力型的英雄,他的一生则是竭力捍卫自由批判探索精神的缩影。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1.页1行11:据下文页17,贫民区”即ghetto,应为“犹太区”。 2.页4行6:“1880年9月9日”应为“1880年11月9日”。 3.页8行12:据上文页7,“库朗热”应为“德库朗热”。 4.页9行6:据上文页8,“罗马研究院”应为“罗马学院”。 5.页9行18:据下文页10,“罗马议会”应为“罗马元老...

评分

1.页1行11:据下文页17,贫民区”即ghetto,应为“犹太区”。 2.页4行6:“1880年9月9日”应为“1880年11月9日”。 3.页8行12:据上文页7,“库朗热”应为“德库朗热”。 4.页9行6:据上文页8,“罗马研究院”应为“罗马学院”。 5.页9行18:据下文页10,“罗马议会”应为“罗马元老...

评分

1.页1行11:据下文页17,贫民区”即ghetto,应为“犹太区”。 2.页4行6:“1880年9月9日”应为“1880年11月9日”。 3.页8行12:据上文页7,“库朗热”应为“德库朗热”。 4.页9行6:据上文页8,“罗马研究院”应为“罗马学院”。 5.页9行18:据下文页10,“罗马议会”应为“罗马元老...

评分

1.页1行11:据下文页17,贫民区”即ghetto,应为“犹太区”。 2.页4行6:“1880年9月9日”应为“1880年11月9日”。 3.页8行12:据上文页7,“库朗热”应为“德库朗热”。 4.页9行6:据上文页8,“罗马研究院”应为“罗马学院”。 5.页9行18:据下文页10,“罗马议会”应为“罗马元老...

评分

1.页1行11:据下文页17,贫民区”即ghetto,应为“犹太区”。 2.页4行6:“1880年9月9日”应为“1880年11月9日”。 3.页8行12:据上文页7,“库朗热”应为“德库朗热”。 4.页9行6:据上文页8,“罗马研究院”应为“罗马学院”。 5.页9行18:据下文页10,“罗马议会”应为“罗马元老...

用户评价

评分

极敬佩传主。书是常规传记,中规中矩,不过这份规矩、平淡正是布洛赫,一位公民的传记该有的特征。头脑、责任感和勇气,造就专业化的人无暇顾及的,恰如其分的朴素与不屈;而丢失这种精神的人只能把公道让给顢颛政客和无耻流氓。德军势蹙,压制愈狠的时候,布洛赫本不必参加反抗组织的,但他还是投身抵抗运动,又以一战参军时那种负责、能干的态度赢得了同仁尊敬。他也为法兰西学院席位奔走、苦恼过,《年鉴》也不是一帆风顺,但纵使不说《神迹》《封建》《辩护》这些开风气的著作,单凭他办《年鉴》时的视野、合作精神和无我,就足够了不起了。作为历史学家,“在巨大抽象后寻求人”,“美德与自由是危险事业,他于中找到一生使命”,“秉持历史是有关变化的科学的信念,追索各时代凡人的生命”。其学可商,精神永光。

评分

一位热爱祖国、骨头很硬的历史学大师!!!(当年如果移民成功了该多好)

评分

不错的历史学家传记,这类近代学者的传记,比如文学史研究者的传记,国内还比较少。就《为历史而生》这本书来说,也是有价值的历史人物研究。

评分

布洛赫终其一生,完成了历史学家的使命——并非落在故纸堆中寻找历史的奥义,而是用实践书写历史,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筹办《年鉴》、亦或是投身抵抗,这都是一个实践的人,这本书就在这个层面展开传主的一生。如果读者熟悉他的《历史学家的技艺》,可以想见布洛赫绝不是那种迂腐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对所处时代历史事件的认知是深刻且有力的(参见《奇怪的战败》,1940年代法国社会心态的描述揭示了法国右翼政府的民意基础),书中指出他对《年鉴》与众不同的定位行也契合了这点。PS:如此看来,《东方历史评论》还真的是文人评历史典型,无趣无聊无料,只能打擦边球了。

评分

布洛赫终其一生,完成了历史学家的使命——并非落在故纸堆中寻找历史的奥义,而是用实践书写历史。布洛赫并不是一个完人,也不是一帆风顺就轻松登顶的。作为一个高傲的天才,他含着金汤匙降临在这个世界,有野心,有私欲,更多的是怀才不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