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童年

耶稣的童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J.M.库切:

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两度获得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现居澳大利亚。

文敏:

译者,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专职记者工作之余翻译有J.M. 库切的小说《等待野蛮人》《内陆深处》《耶稣的童年》等;保罗·奥斯特小说《纽约三部曲》等;唐·德里罗小说《人体艺术家》等。共译有四百余万字四十种书。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南非]J.M.库切
出品人:
页数:334
译者:文敏
出版时间:2019-7
价格:52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020146055
丛书系列:库切文集
图书标签:
  • 库切 
  • 南非 
  • 外国文学 
  • J.M.库切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非洲文学 
  • 库切文集 
  • 小说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 库切

对自己和读者发出的又一次挑战

只有库切,才敢这样写小说。

当记忆和经验都已作废,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

“这本书代表了我们两种看世界的眼睛,一种是堂吉诃德的眼睛,一种是桑丘的眼睛。对堂吉诃德来说,他要战胜的是巨人。对桑丘来说,这只是一座磨坊。”

故事始于一场神秘而模糊的移民。男孩大卫和老西蒙在通往新世界的船上偶遇,他们都被抹去了从前的记忆和身份,要在诺维拉开始新生活。西蒙靠直觉认定了大卫的母亲伊内斯,就这样组成了家庭。

男孩不肯上学,声称早已懂得了真实的语言和数字,他唯一愿意阅读的,是一本儿童版《堂吉诃德》。上了年纪的西蒙所知道的一切,不停经受着男孩刁钻的提问和挑战。

或许,在新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我被库切《耶稣的童年》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住了,只是无意中一瞥,但本应该忙于其他工作的我还是立即买了这本书来读。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想弃书来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让我一直读完。本来不太习惯写未形成较成熟想法的书评,但这次破例想先留下一点思考。 我倾向于认为库...  

评分

不管怎么解读这个故事,《耶稣的童年》都带着一种隐喻从始至终存在,即便我们不去过于纠缠库切像在其他小说中叠加和强调的那种隐喻,也会对这样一个表面上古怪和建立在虚构时空里的故事多少有点意犹未尽或者似懂非懂。如果说库切是要在《青春》、《童年》、《耻》和《等待野蛮...  

评分

他和她。 一个是贫家子弟,一个是娇宠千金。一个瘦瘦高高,皮肤黝黑;一个弱不禁风,面色白皙。 他们操着各自县城的乡音,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北京。 某一天,在后海的一家小酒吧里,他和她相遇了。他独自一人,她身边也无伴。 “一个人啊?” “你不也是么?” 他俩尝试用...  

评分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8/30/%e8%80%b6%e7%a8%a3%e7%9a%84%e7%ab%a5%e5%b9%b4/ 耶稣的童年 [南非]J.M.库切 / 文敏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9-7 子扉我 2019年夏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8月31日  

用户评价

评分

文学研究果然是应当得到重视的一门学问,作者当然是有意识的去安排情节,刻画人物,以期能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智性阅读的乐趣。可惜我个人认为,以理性导向为方式来达到著述目的不如以感性共鸣这种潜默移化方式更好,但这如同中医与西医在医疗上孰强孰弱的争论,很难有定论。好的文章总是抒情兼具说理的。

评分

非常……存在主义的一部小说……这本书看的倒不是人物和故事,而是大量充斥于人物对话中的作者对世界和人类的生存与延续的思考,兼带大量的经典引用和宗教隐喻。看一遍当然不足以完全理解作者似乎还带着自我矛盾的论点,但是作为一个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五岁小孩,大卫真的太熊孩子了,忍不住扣一星

评分

以前只读过库切的《耻》,现在读完“耶稣三部曲”的第一部,感受到的仍然是库切一贯的冷静的行文风格。其实我觉得用所谓的后殖民批评等等这些文化批评视野来分析库切着实是缩小了库切的成就和格局。在库切的小说中,总是会有一个闯入者,而直到最后我们也无从得知他的身份究竟是谁。人物对话中总会涉及到意味深刻的存在哲学,一本儿童版的《堂吉诃德》则作为男孩内心世界的象征物贯穿始终。库切的这种克制、神秘而始终保有距离感的书写方式,带给读者的其实是更强烈的文本张力与内涵,后劲十足。

评分

移民主题的寓言体式呈现,追问的是新大陆上如何开展新人生的问题,并且旧大陆的记忆与经验,以新的姿态拥抱;怀抱就有的经验,在新生活融入中的矛盾、冲突与不适。然而,库切没有将主题始终维系在这一点,而在后半部中,变成了对小男孩“大卫”成长过程的探讨,是呵护男孩按照自然原生的状态成长,还是以社会法则规训来驯服他?库切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让两方代表在角力,却也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只是给出一个逃离的结尾,只是,逃出之后呢,等待着的会是什么呢?不管是移民主题还是成长问题,库切始终让书中的人物提出疑问,终究应该是怎样?这是书中人物的思考与疑问,也是库切的思考。

评分

一场盛大的逃亡,只为开启一段新的生活,可现实面前不存在新生活,一切都是规则中周而复始。多么深刻的码头讨论、家庭对话啊。知识分子的思辨意识不言而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