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地权制度及其变迁

中国传统地权制度及其变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龙登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哈佛燕京学者、剑桥桑坦德学者、耶鲁大学访问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6家刊物上发表近20篇论文。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龙登高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8-31
价格: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032583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经济学 
  • 土地制度史 
  • 土地 
  • 龙登高 
  • 历史 
  • 收录目标 
  • 感兴趣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土地产权制度是中国传统基础和根本的制度,也是近现代中国变革的关键。本项目在丰富的原始契约、历史档案的挖掘整理基础之上,系统性揭示了传统中国土地私有产权形态与地权交易体系,由此出发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其近现代变革,并提出历史启示与现实借鉴。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强烈推荐!对传统地权问题的各方面讨论精细深入,总结全面,体系完整,说服力强。第三章对典权的精细分析可与曹树基、方慧容对比;第五章地权分配数据全面,可以与高王凌的对照;第八章第一节中西对比逻辑通顺,可与大分流、内卷化文献对读;第三节的政策启示更直接切入当前农地改革议题。

评分

任何不结合传统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与赋役征派,仅仅只是用几个烂大街的经济学概念分析土地制度与地权问题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评分

对经济史并无多少了解,但读下来总的感觉这并不是一部值得推荐的著作。第五章《地权分配的检验与解释》、第七章第三节《千古奇丐武训的理财兴学之道》及第八章第三节《制度遗产及其启示》具有一定的创建,值得参考。存在比较明显的几个问题:1、时段跨越过长,全书从宋代一直讨论到当下,理论建构完全无法支撑作者的论述,只能勉强形成一个粗糙的架构。2、材料运用比较尴尬,运用清华馆藏契约是本书的亮点,但实际上这些契约并没有对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产生较大的影响。或者说在如此大的框架下运用契约,其本身的有效性就很值得怀疑,给读者感觉更多是在罗列材料。3、概念的运用上并不精细,运用大量现代经济学概念解释传统中国的地权制度及其演变,削足适履,丧失了研究本身的历史感。4、部分章节的文字表达并不精细,口语化痕迹明显,阅读体验不佳。

评分

强烈推荐!对传统地权问题的各方面讨论精细深入,总结全面,体系完整,说服力强。第三章对典权的精细分析可与曹树基、方慧容对比;第五章地权分配数据全面,可以与高王凌的对照;第八章第一节中西对比逻辑通顺,可与大分流、内卷化文献对读;第三节的政策启示更直接切入当前农地改革议题。

评分

对经济史并无多少了解,但读下来总的感觉这并不是一部值得推荐的著作。第五章《地权分配的检验与解释》、第七章第三节《千古奇丐武训的理财兴学之道》及第八章第三节《制度遗产及其启示》具有一定的创建,值得参考。存在比较明显的几个问题:1、时段跨越过长,全书从宋代一直讨论到当下,理论建构完全无法支撑作者的论述,只能勉强形成一个粗糙的架构。2、材料运用比较尴尬,运用清华馆藏契约是本书的亮点,但实际上这些契约并没有对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产生较大的影响。或者说在如此大的框架下运用契约,其本身的有效性就很值得怀疑,给读者感觉更多是在罗列材料。3、概念的运用上并不精细,运用大量现代经济学概念解释传统中国的地权制度及其演变,削足适履,丧失了研究本身的历史感。4、部分章节的文字表达并不精细,口语化痕迹明显,阅读体验不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