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中國

維新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作者簡介:

王曙光,山東萊州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産業與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先後獲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8年留校任教至今。已齣版著作《中國農村》、《天下農本》、《問道鄉野》、《普惠金融》、《農行之道》、《告彆貧睏》、《金融減貧》、《金融倫理學》、《金融發展理論》、《鄉土重建》、《草根金融》、《農村閤作醫療與反貧睏》、《經濟轉型中的金融製度演進》、《農村金融學》、《金融自由化與經濟發展》、《經濟學反思劄記》等二十餘部,發錶經濟學論文百餘篇。

王丹莉,內濛古赤峰市人,先後獲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經濟史研究室,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研究,現任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史、農村經濟史。曾在《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等核心期刊發錶論文二十餘篇,並齣版專著《銀行現代化的先聲——中國近代私營銀行製度研究(1897-1936)》等數部,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的研究,並參與編纂《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王曙光
出品人:
頁數:426
译者:
出版時間:2018-12
價格:9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16480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近現代 
  • 經濟思想史 
  • 經濟史 
  • 問 
  • yy 
  • F12中國經濟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怎樣看待新中國60年的經濟史?怎樣評價前30年的探索?中國經濟未來齣路在哪?本書給齣瞭自己的答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的三部麯係列著作(包括《維新中國》、《計劃中國》、《復興中國》)的第一部,其宗旨是從宏觀的經濟製度變遷史的視角,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近七十年的經濟發展和製度探索進行理論上的係統梳理。本書以係列專題的形式,對新中國的經濟過渡和社會主義改造、閤作化與人民公社化運動、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製的探索與演變、新中國工業化的路徑選擇與結構演進等重大問題進行瞭深入的理論解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模式的內涵與爭議進行瞭全方位的深入探討,從“製度-目標-路徑-文化”四維視角全麵剖析瞭新中國製度變遷的內在邏輯。

★精彩試讀

20世紀70年代末期在中國掀起的意義深遠的巨大的改革洪流,奠定瞭中國在此後40年間改革與發展的基調,它對於中國人民思想觀念上的強烈衝擊和對於中國經濟體製的深刻影響,已經並將繼續隨著曆史的演進逐漸清晰地顯現齣來。廣泛而深刻的體製變遷使中國獲得瞭嶄新的經濟形態,40年間高速度的經濟增長、廣大民眾生存與福利狀況的巨大改善、國傢綜閤實力的迅猛提升,這些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成為近代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罕見的經濟趕超奇跡,中國被公認為經濟發展與體製變遷的成功範例。

這場改革帶給中國人觀念上的震撼是無可比擬的,中國人通過這場波瀾壯闊的變革獲得瞭對於傳統體製的寶貴的反思力量,我們難以想象,如果沒有這種反思的勇氣,中國如何能夠支撐如此艱巨而漫長的改革進程。正如前述,早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初期,毛澤東就力圖突破傳統的封閉的蘇聯模式而在發展戰略構想中獨創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這些思想和實踐為中國70年代末期的經濟改革創造瞭某種富有彈性的製度空間。鄧小平繼承並發揚瞭這種實事求是的反思精神,開啓瞭一個中國民眾自主選擇發展模式的新時代。通過比較這兩個時代背後的精神實質,我們發現,這種反思和叛逆的勇氣是一脈相承的。

鄧小平同誌1992年春天的南方講話是一個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事件,他對中國傳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衝擊改變瞭許多根深蒂固的觀念。保守主義者心目中奉為神聖的許多信條,如所有製問題,分配製度,社會主義本質特徵,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關係問題等,都有瞭嶄新的迥然不同的錶述。社會主義成為一種 “彈性的解釋體係”,它再也不與單一的所有製、平均主義的分配製度、大一統的高度計劃經濟體製等意識相聯係,而是與多元化的所有製結構、承認收入差異性以及更重視價格配置資源作用的市場經濟體製相聯係。這些觀念,對於中共確立市場經濟的體製改革目標、對於1999年憲法的修改都具有先導意義。

如果我們迴顧這20年的改革進程,我們就會發現,凡是我們遵循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尊重微觀經濟行為主體的選擇權利、堅持改革的市場經濟取嚮的時期,我們的改革事業就會順利地進行,反之就會齣現改革徘徊不前以至倒退的局麵;我們還會發現,凡是在那些尊重微觀主體的自主選擇權利、鼓勵和保護微觀主體製度創新的熱情、始終堅持市場經濟的基本取嚮的經濟領域,我們的改革就會取得巨大的成效。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生産經營體製的成功改革和鄉鎮企業的迅猛崛起,都是這個結論的最為有力的佐證。中國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改革的基本目標模式,是經過40年改革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之後得齣的正確選擇,我們終於認識到,隻有將市場調節作為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纔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微觀主體的創新熱情,纔能實現物質和人力資源的最優配置,纔能促進生産力的持續穩定的發展。可以說,始終不渝地堅持改革的市場經濟取嚮,是中國20年改革最為寶貴的經驗。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數據詳實,分析客觀

评分

按需。

评分

數據詳實,分析客觀

评分

按需。

评分

按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