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犀牛

金犀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F. 富威尔-艾玛尔,法国历史学家,非洲史专家,国家科研中心图卢兹实验室主任,南非金山大学荣誉研究员,出版过《南非的历史》《拍卖回忆录》《国王的回归》《非洲的美食与社会》等书。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法] F., 富威尔-艾玛尔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刘成富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59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033055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非洲 
  • 中世纪 
  • 非洲史 
  • 世界史 
  • 2019 
  • 考古 
  • 福维勒-艾玛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荣获Blois*佳史书大奖☆

古代非洲没有文字系统,长期以来,人们虽没有否认这一段文明的存在,却一直低估了它的价值。作为非洲历史的专家,作者从古代文明与口述历史留下的线索出发,用引人入胜的笔法重构了这片大陆遗失的财富。

本书由34篇随笔组成,勾勒了8 世纪至15 世 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全景图:查理大帝 时期远赴非洲的中国行者所闻;1068 年一位西班牙地理学家所见但如今已完全消失的加纳古都;1220 年一位拜占庭奴隶口中的发生在马拉喀什的一场盛大典礼——神秘的Zafun古国国王登基……

这些见证、记录、遗址、物品让我们看见了一个闪耀的非洲。书中有古代商人、冒险家、地理学家、外交使节留下的只言片语,也有当代考古学家的*新发现,还有大量首次披露的资料与地图,让读者感受到古代非洲的灿烂文化,与其他文明一样,交织着无尽的风流人物、历史事件与宫廷阴谋。作者以其生动活泼的笔调,像游记般带领读者走入中世纪神秘的非洲。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1.前言页7行9:据意文版,“撒哈拉最贫瘠的西部”应为“撒哈拉最贫瘠的毛里塔尼亚东部”。 2.前言页7行16:据意文版,“不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应为“而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 3.前言页8行11:据文意,“这些证据不是出于一种毫无根据的选择”,...

评分

1.前言页7行9:据意文版,“撒哈拉最贫瘠的西部”应为“撒哈拉最贫瘠的毛里塔尼亚东部”。 2.前言页7行16:据意文版,“不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应为“而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 3.前言页8行11:据文意,“这些证据不是出于一种毫无根据的选择”,...

评分

1.前言页7行9:据意文版,“撒哈拉最贫瘠的西部”应为“撒哈拉最贫瘠的毛里塔尼亚东部”。 2.前言页7行16:据意文版,“不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应为“而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 3.前言页8行11:据文意,“这些证据不是出于一种毫无根据的选择”,...

评分

1.前言页7行9:据意文版,“撒哈拉最贫瘠的西部”应为“撒哈拉最贫瘠的毛里塔尼亚东部”。 2.前言页7行16:据意文版,“不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应为“而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 3.前言页8行11:据文意,“这些证据不是出于一种毫无根据的选择”,...

评分

1.前言页7行9:据意文版,“撒哈拉最贫瘠的西部”应为“撒哈拉最贫瘠的毛里塔尼亚东部”。 2.前言页7行16:据意文版,“不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应为“而是为了了解遗址或文物得以留存的途径”。 3.前言页8行11:据文意,“这些证据不是出于一种毫无根据的选择”,...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写得不太有意思,不过中国人那么早就去过非洲也是厉害了,虽然是作为俘虏????…还有拿盐块建房子真是第一次听说,长知识了…

评分

一直對非洲大地有著一種敬畏和偏愛,這片土地應該曾有過不凡,而不是如今的貧窮與落後。原以為此書能給我非洲的歷史以啓蒙,當然原也沒指望一本薄書能帶來太多的東西,但是讀完還是遺憾的,就這樣

评分

从文献数据,材料文物的真空中拼凑非洲碎片,西非一角与撒哈拉沙漠贸易可窥一面,但是埃塞尔比亚的圣战与奴隶贸易路线,刚果与其他地区的互动,南非如何加入穆斯林贸易体系,莫桑比克金矿开采仍陷于黑暗之中。

评分

集中讨论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8-15世纪近千年的非洲中世纪史,由于本地记载的极度匮乏,只能凭借跨语言文献和考古材料来勾勒。不必说,其支离破碎犹如艰难的拼图,但也因此,倒可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历史文献的束缚,借助多种方法来尽力复原历史图景。实际上,作者看来也有意撇开了一些文献,因为这一时期的非洲史再怎么晦暗不明,至少埃及史是相当清楚的(可能超过非洲其余部分史料的总和),但本书旨在勾勒作为一个整体的非洲及其历史进程,尤其是前沿历史发现。它也成功表明,非洲当时并不孤立、黑暗,但这里的一个陷阱是:书中引用的跨语言史料,本身就在交流网络存在时才有可能,也就是说,真正“黑暗”的那部分非洲犹如黑洞,根本不会被“看见”,因而文献和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循环自证的。

评分

中世纪非洲史的研究可以抛开文献中心主义,可以抛开海量数据的计量分析,考验了真正的历史研究(作者问“对于非文字线索,是否有相应的语文学家呢?”)。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是支离的,只能凭着他者偶尔的游记传说和残缺的考古材料,没有欧亚大陆先天大量的文献背景,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一个精致的历史叙事,有趣的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跨国的资料反而比本地的资料要多。总体上伊斯兰教化或许是中世纪非洲史最显著的进程,不过说到总体我比较犯怵,至少在这34篇随笔中很难勾勒出全幅画面,更像是斑驳的时间地点上我们的知识和猜测。我想读一些现代的非洲民族志是否会与中世纪非洲这段暗淡历史融出新意来。最后对于非洲的研究,法国人家底还是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