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罗伯茨(Alice Roberts),医生、学者、作家、主持人,布里斯托大学解剖学讲师,伯明翰大学客座教授,是难得一见的在人类学、考古学、文明史、人体解剖与基因科学等领域都精通的全能型专家。
为BBC制作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节目《神奇的人类旅程》,关于人体基因密码的《长命百岁》。此前已出版5部作品,都获得了高度赞赏。《驯化》一书横跨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结合前沿基因科学,重述数万年人类进化史,出版后立即被英国媒体列为《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玫瑰》同一高度的“关于我们人类的著作”,并被《经济学人》选为年度图书。
★ 数万年的人类史,也是一部物种驯化史。
★ 2017年《经济学人》《星期日邮报》年度好书。
★ 被誉为与《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比肩的人类史著作。
★ 被亚当·卢瑟福(《我们人类的基因》作者)评价为:“在叙述我们人类自己的故事当中,本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史诗巨著。”
★ 《人类简史》从大历史高度贯通、浓缩人类数万年发展史,《驯化》以局部辐射整体,打通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基因研究等多个领域。
★ 选取包括人类在内的十个物种,讲述了各物种间相互纠缠彼此影响的史诗故事,揭示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怎样发展而来,未来又将走向何处。
★ 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平衡,有趣、迷人,史诗般的写作。
——————————————
4万年前,人类尚以狩猎采集为生。某个格外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原来搜寻动物残骸为食的狼群,受饥饿驱使,靠近了人类的营地。到了夏天,狼群开始参与到狩猎行动中。猎人们发现,狼群提高了捕猎的成功率,人们挨饿的时候减少了。于是人类与狼群,渐渐形成了联盟。过了几代人的时间,那些友好的狼已经开始对人摇尾巴了。它们已经变成了狗。
数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也是一部物种驯化史。人类不断驯化新的物种为己所用,而同时,这些物种也在“驯化”人类,它们的印记留存在整个人类社会,沉淀在我们的基因中,最终共同塑造了当下的世界,并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一口吐沫能蕴藏多少秘密 近来,基因检测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也逐渐热了起来。花几百块钱,寄一口吐沫回检测机构,你就能获得一份包括祖源分析、遗传疾病、药物代谢、运动基因,甚至皮肤特性在内的“超大容量”分析报告。目前“基因检测”作为一项商业服务褒贬不一,但这个充满科...
评分本书于2019年8月17日读完于微信读书: 硬着头皮把书读完,可能是自己对这个课题不太熟悉而作者行文又有点啰嗦繁复! 全书细致的描述、分析了犬、小麦等十个物种(包括人类)的进化路径、历史及由来,论据丰富且逻辑性较强,是一本好的进化科普读物。但全书列举如此多的物种进化...
评分《驯化》(Tamed, ten species that changed our world)这本书是近年来“物种史”的一本集大成的杰作,书中汇集了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相关知识点做到了准确翔实。《驯化》依次写了十个物种:犬、小麦、牛、玉米、土豆、鸡、水稻、马、苹果、人;都是已经全球分布的家养动物或...
评分但凡写到人类进化史,反复重申并且被多本书籍重申的一点是“人类与环境是互相磨合,互相驯化的” 农耕文明人类驯化了小麦,但也可以说是小麦驯化了人类,从此以后靠着狩猎采集吃饱穿暖,饮食架构丰富,没事还搞点宗教祭祀活动的套马杆的汉子们被拴在了土地上。这乍看起来简直是...
评分1.5万年前,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有一只小狼靠近了人类营地;8000年前,在欧洲西北部海岸的某地,一粒小麦种子掉在了肥沃的土地上;距今约8000年至4000之间,在安第斯山脉附近,人类首次栽培了一株野生土豆……人类以为万物都为我所用,其实自己也被万物驯化。科学家告诉你转基因也只是一种驯化手段。
评分有点啰嗦,但还是有启发。
评分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本身是个话痨…文字可以更精简和直白一点…
评分其实写作节奏一般,动不动甩硬骨头,有的问题解释得不是很清楚(可能是翻译问题)。但是对于基因的insight很有趣,延伸谈到的小知识点很多。
评分有点啰嗦,但还是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