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與節日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節日 社會史 新文化史 曆史 中共黨史 革命 近現代史 根據地
發表於2025-04-29
革命與節日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革命式的敘述讀起來終歸是缺少感覺。 與人相關的社會節日,寫齣來卻少瞭人味。
評分切入角度頗新,從革命根據地對節俗的改造利用,以小見大,頗能由此看到當時新政權與民眾的互動、博弈過程,以及政治力量對社會滲透、動員的強度。與奧祖夫研究法國革命期間的《革命節日》相比,本書視野稍窄,理論突破弱,但史料爬梳細緻。一個問題是:全書似緊貼史料解讀,避開宏觀解讀,故未多討論革命“移風易俗”的動因與意識形態象徵意義,雖看到節俗是官民博弈的一個場域,但大體將節日改造的舉措看作是工具性的——即齣於社會動員、教化與活躍經濟的需要,有時有一種“作者把這個題目做小瞭”的感覺。此外,全書均靠文獻,無田野調查,可能史料所限,給人感覺民眾的應對大體都是消極的。盡管如此,為這選題挖掘那麼多稀見史料,值得加1星。
評分“抗日神劇”的根源就在這裏。 勘誤:1、第86頁倒數第九行,“進行迷行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廟會”,應該是“迷信活動”。 2、第215頁第三行,“而民眾也逐漸改變瞭對傳統節日的抵觸”,應該是“對現代節日的抵觸”。
評分一部齣色的社會文化史和新革命史論著,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華北根據地的節日文化生活作為考察對象,詳細論述圍繞節日文化的生活習俗、慶祝方式和政治教育等內容,作為“國傢”層麵的中共政權,與作為“社會”層麵的普通民眾之間,展開的豐富權力互動關係。對於相關史料的搜集、梳理與分析,以及社會文化史視角牽引下獨特問題意識的貫穿始終,都讓人印象深刻。
評分“抗日神劇”的根源就在這裏。 勘誤:1、第86頁倒數第九行,“進行迷行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廟會”,應該是“迷信活動”。 2、第215頁第三行,“而民眾也逐漸改變瞭對傳統節日的抵觸”,應該是“對現代節日的抵觸”。
韓曉莉,女,1977年生,山西省繁峙縣人。曆史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近現代社會史、中國社會文化史。目前已齣版學術專著一部,在《近代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史學月刊》等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20多篇,主持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和省部級社科項目三項,參與國傢及省部級社科項目多項。
華北根據地建立之初,節日就作為開展社會動員的有效場域受到中共領導的根據地政府的重視,在默許和迎閤民間舊有節日傳統的同時,引入和創造瞭許多具有現代意義的新節日。在延續舊傳統和創造新節日的過程中,華北根據地的節日空間不斷擴展,節日娛樂被賦予瞭更多革命性意涵。
本書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對1937~1949年華北根據地的節日文化生活進行考察,關注節日生活背後的傳統與現代、官與民之間的關係變化,探討華北根據地以節日為切入點開展的社會動員和社會治理過程。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革命與節日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