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人类学新论

文学人类学新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唐启翠
出品人:
页数:35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9137286
丛书系列: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系列丛书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人类学
  • 文学
  • 唐启翠
  • 叶舒宪
  • 文学人类学
  • 文化研究
  • 人类学
  • 文学理论
  • 文化批评
  • 社会学
  • 民族志
  • 符号学
  • 跨文化研究
  • 文本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学与文化人类学这两个专业,是如何在20世纪后期发生交叉融合,并逐步形成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文学的主观虚构和想象,与人类学的客观取向与科学方法,有没有相互对接和互补的可能?

本书着眼于当代学术发展跨学科大潮流,分别梳理出两大学科转向的态势,即文化人类学的人文(文学)转向和人文学科的人类学转向(文化转向),阐明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都与文化人类学发生交叉的普遍趋势,从而揭示文学人类学这门新学科的理论建构意义和学术史意义。

作者简介

唐启翠,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致力于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三礼与神话研究。独立主持和合作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著译作品有《礼制文明与神话编码:〈礼记〉的文化阐释》《明清〈实录〉中的海南》《治黎与黎治》 《此生如痕:丘濬传》《儒家神话》《作为文学的〈利未记〉》等。

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作有《中国神话哲学》《诗经的文化阐释》《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等40余部。译著有《结构主义神话学》《活着的女神》等6部。在国内首创文学人类学研究新学科,倡导人文研究的四重证据法。

目录信息

目录

上编 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第一章 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从伯克到格尔兹
一、超越科学主义:格尔兹和人类学的转向
二、思想源泉:从维特根斯坦到伯克
三、伯克对文化阐释理论的启示
四、跨学科引领创新:伯克与格尔兹的共同经验

第二章 当代英美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一、范式转移:科学民族志的危机
二、承前启后:《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的话题延续
三、当代实验民族志文类
四、女性写文化
五、世界体系与多点民族志
六、数字化时代的民族志

第三章 文化批评与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一、表述危机与人类学写作的实验时代
二、写作:文学转向的契机
三、焦点问题:真实与虚构

第四章 表述与建构:民族志写作的文学性

一、文学转向与民族志的文学性
二、虚构的图像:英国早期人类学写作
三、文化阐释:美国民族志的探索
四、主观描述:法国民族志写作
五、作为文学的人类学

第五章 主体性与人类学写作的温度
一、动情/不动情:人类学写作的四场争论
二、我/非我:写作中的人类学家
三、冰点/沸点:人类学写作的温度

第六章 诗性与民族志成为作品的可能
一、诗性智慧:民族志知识范式的转向
二、诗性自我:民族志研究的共通经验
三、诗性逻辑:民族志研究的文化手段
四、诗性写作:民族志传记

第七章 文学之翼:人类学文学转向的思考
一、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二、书写或表述:人类学内在的文学性
三、养料与助手:人类学史中的文学
四、科学与文学:人类学与生俱来的两翼

中编 文学的人类学转向

第八章 当代中国文学思想的人类学转向
一、文学创作的人类学转向
二、文学人类学在中国
三、四重证据法与文学人类学的前景

第九章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
一、文学人类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
二、文化诗学:回归文学的文化维度
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

第十章 文史“故事”中的人类学
一、“文学”反思:文化大传统视野
二、西王母“故事”的人类学性
三、文学文本:人类学的另一种田野

第十一章 当代日本文学的人类学转向

一、再现《金枝》:《1Q84》和《水死》
二、《金枝》密码及其文学影响
三、杀王:古老主题的现代呈现

下编 交叉与创新

第十二章 开放与超越:文学人类学的超学科性
一、思维之镜:认知共性与表述多样性
二、原型之制:从文本到文化
三、方法之技:从国学考据到四重证据

第十三章 整合与拓展:探求文学人类学的新发展

一、从跨学科研究到新兴交叉学科
二、问题与方法:再文学化与人类学化
三、发展趋势:立足本土与国际对话

第十四章 反思与推进: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
一、范式转向: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
二、四重证据:文化文本的立体建构与阐释
三、神话历史:历史记忆的原始传统回归
四、大小传统:人生识字糊涂始的突破与觉悟
五、玉教:华夏文明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驱动力
六、N级编码:中国文化的编码与解码自觉
七、玉教新教革命:从物质与精神上再统一中国

第十五章 图像、器物与文化文本
一、从文学文本到文化文本
二、物与图像:重新讲述“世界故事”
三、从文化符号学看“物的叙事”

附录《文学与人类学之间:跨学科话语》述评

参考文献

编写说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文学人类学是20世纪后期的跨学科研究大潮中的新兴交叉学科。孕育其生长的潮流可概括为两个学科的研究转向:一是文化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人文转向);二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文化转向)。陈述人类学的文学转向,说明这种学术转向基本改变了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从以...  

评分

文学人类学是20世纪后期的跨学科研究大潮中的新兴交叉学科。孕育其生长的潮流可概括为两个学科的研究转向:一是文化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人文转向);二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文化转向)。陈述人类学的文学转向,说明这种学术转向基本改变了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从以...  

评分

文学人类学是20世纪后期的跨学科研究大潮中的新兴交叉学科。孕育其生长的潮流可概括为两个学科的研究转向:一是文化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人文转向);二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文化转向)。陈述人类学的文学转向,说明这种学术转向基本改变了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从以...

评分

文学人类学是20世纪后期的跨学科研究大潮中的新兴交叉学科。孕育其生长的潮流可概括为两个学科的研究转向:一是文化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人文转向);二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文化转向)。陈述人类学的文学转向,说明这种学术转向基本改变了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从以...  

评分

文学人类学是20世纪后期的跨学科研究大潮中的新兴交叉学科。孕育其生长的潮流可概括为两个学科的研究转向:一是文化人类学的文学转向(人文转向);二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文化转向)。陈述人类学的文学转向,说明这种学术转向基本改变了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从以...  

用户评价

评分

有趣的只有标题上写的“人类学的文学转向”,“文学的人类学转向”。此外就没有什么提神的内容了。

评分

有趣的只有标题上写的“人类学的文学转向”,“文学的人类学转向”。此外就没有什么提神的内容了。

评分

有趣的只有标题上写的“人类学的文学转向”,“文学的人类学转向”。此外就没有什么提神的内容了。

评分

有趣的只有标题上写的“人类学的文学转向”,“文学的人类学转向”。此外就没有什么提神的内容了。

评分

有趣的只有标题上写的“人类学的文学转向”,“文学的人类学转向”。此外就没有什么提神的内容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