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时代

单身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玫瑰(Roseann Lake)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古巴新闻记者,撰稿人和活动策划。曾在北京担任自由撰稿记者5年,同时也是蓝海电视台主持人。玫瑰拥有纽约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亚特兰大》(The Atlantic)杂志、《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Time Out北京》杂志、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特约作者。精通五种语言,曾于不同的国家担任记者。

出版者: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美] 玫瑰(Roseann Lake)
出品人:
页数:288
译者:杨献军
出版时间:2019-4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57456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女性 
  • 社会 
  • 单身 
  • 纪实 
  • 社会学 
  • 当代中国 
  • 情感 
  • 非虚构写作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单身时代》的作者是旅居中国五年的美国记者,她探访了多名“剩女”,在书中呈现了四位未婚白领女性的现实故事,通过她们各自的困境与选择,勾勒出当今中国“剩女时代”的真实面貌。从而更进一步探讨中国未来将会遭遇的社会问题,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和社会如何塑造中国女性的生活,以及这对世界 意味着什么。

《单身时代》将四位不同情况的女性故事融入不同章节:因为博士学位而找不到男友的“剩女”、有不再相信婚姻的“剩女”、有寻求更好生活而不得不成为“剩女”的“剩女”、为了讨好母亲而忍受各种相亲方式的“剩女”。通过对这些女性故事的叙述,作者想要让读者知道:越来越多的女性愿意去维护自己决定个人未来的权力,而且也能够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玫瑰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女孩,2009年她来到北京,一边学习中文,一边在北京电视台主持几档节目,这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新鲜有趣。她的身边大都是与她同龄,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年轻女性,这些女孩有的是编导,有的是主持人,有的是记者,有的是制片人,玫瑰眼中,她们年轻、...

评分

我是在2018年春节去加州旅行时偶然走进旧金山的一家小书店看到了当天晚上有关于中国剩女的读书分享会,于是当晚折回书店参加。本来以为可能是留美华人,后来发现作者竟然是位美国记者。交流中发现作者不仅中文流利,法语更好,西班牙语就更别说了。回来查了更多资料才知道,作...  

评分

评分

" 莱克在历史中穿行。1949年,中国有75%的妇女都是文盲。今天,中国是世界女性文盲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也是白手起家的女亿万富翁比例最高的国家。她解释说,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意味着家庭要把资源都倾注在他们唯一的孩子身上,即使是个女孩(还得逃过选择性别的堕胎)。这些...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美国作家写的关于中国当代单身女性的书,选取的几个例子都属于高端精致的当代都市优质女性,并不是很具有代表性。想要探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但还是很浅,流于表面,不如单身女性的时代那本书深入。不知道为什么读来感觉作者本人已经被中国的婚恋观同化了,很多言论有似曾相识之感。中国女性直接的为中国创造了近半的GDP产值。单身女性是中国走向崭新未来的强大推动者、改变者。女性都可以有自己人生、生活的主导权,掌控自己的事业、经济状况与生育时机。“如果忽视由这三种基本的自由所带来的慷慨回报,如果认识不到由追求更加充实的生活、追求更加富有成果的事业和恋爱关系的女性所体现出的希望与变革价值,任何国家都有可能不仅被剩下,而且还远远甩在后面,处于不利境地”

评分

对于国人司空见惯的现象,本书发出了无数次啧啧称奇的感慨。讨论单身社会,将目光聚焦于成功女企业家、京漂和高知女性,较为准确,职业情妇也成为讲述者,显得不伦不类(该群体会形成大量单身人口?)。外国人观照中国,陌生化角度已成定势,但沉迷于走马观花的描述,使得整体研究陷落肤浅的泥潭。对于受访者的内心挖掘,比重嫌低。更为致命的是,缺少对婚龄单身男性的采访,使得两性之间对于配偶期待的落差遭遇遮蔽。本书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民间生育的性别选择,却忽视了女性在农村婚姻市场上的抢手,可以说是浅尝辄止。文中捉虫,中国古代社会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不是多妻制。考虑到作者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我只能下这般判断:对于中国,她还是个小学生。在我读过的所有关于单身趋势的著作中,这本水准最低。

评分

最后两章数据发人深省,老龄化,故事结局感觉有点虚构

评分

一个在中国的外国人探寻中国的剩女问题,探究现状,没有解决之道,只是一个时代,是发展的产物,也许不需要解决,需要的是人观念的转变。

评分

也许从来没有想过,一个结不结婚的问题会产生大的社会影响。剩女的产生应该是个人的选择,但其背后应该是深刻的社会变化,比如收入,教育等等。但是我依然坚持我的观点,结婚是自己的事儿,只有该结婚的爱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过去结婚似乎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必然选择,所以即使不爱,但依然会结婚。但其实结婚应该是想要结婚的两个人的承诺,是一种能使自己幸福的选择。这是自我意识地觉醒,也是社会多元的表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