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夭摺的中國文化啓濛運動

一場夭摺的中國文化啓濛運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林偉然(1949?-1997)1982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學院(現改名為華南師範大學)曆史係;1988年赴美,1992年起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曆史係師從林毓生教授攻讀博士學位。1997年死於癌癥。

出版者:UMI Company
作者:林偉然
出品人:
頁數:210
译者:李玉華
出版時間:2003
價格:3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革 
  • 曆史 
  • 文革研究 
  • 海外中國研究 
  • 文化大革命 
  • 中國研究 
  • 林偉然 
  • 中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為林偉然先生的博士論文,完成於1996年,由其遺孀李玉華女士譯成中文。原英文標題為:An Abortive Chinese Enlightenment: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Class Theory。

作為大陸文革的親曆者,作者經過多年研究,認為:文化大革命是一場不成功的意識形態的革命,它從根本上改變瞭中國人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為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開放打下瞭基礎,同時也給中國人民帶來瞭很大的思想混亂。中國人今天大都否定這場革命,實際上代錶著兩種不同的政治需要:一種認為文化大革命沒有進行到底,另一種則反對這場運動所公開宣稱的目的。

作者認為意識形態在社會主義中國扮演著特彆重要的角色,60年代興起的“新階級鬥爭”理論對文革中動員群眾起來造反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運動夭摺的災難性後果,形成今天中國社會問題的死結:一方麵社會依賴於國傢機器來進行改革,另一方麵國傢機器需要社會的力量來進行重新改造,而文革半途而廢的結果,既不可能産生前者,又失去瞭後者。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介紹:思想意識形態在社會主義中國的特彆角色

第二章 背景介紹:文化大革命以前的階級鬥爭理論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早期階級鬥爭理論的思想意識形態再定位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晚期對階級鬥爭理論重新解釋的嘗試

第五章 為民主的階級鬥爭:文化大革命後的階級理論

第六章 結論和思考:文化大革命作為一場流産的中國啓濛運動

譯後記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是造反派迟来的一个理论反思,不免有些理想化和粉饰,但对于建设性地理解中国革命的逻辑,却极有启发。鼎立推荐。  

評分

这本书是造反派迟来的一个理论反思,不免有些理想化和粉饰,但对于建设性地理解中国革命的逻辑,却极有启发。鼎立推荐。  

評分

转帖者曰:莎士比亚说过有两样东西可以超越死亡1、你所留下的后代;2、你所留下的著作。 我和伟然可以说是在同一个村子里长大的。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1968年,之后各奔东西,在他后来的上山下乡、回城、招工、考大学和留洋的日子里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也不曾有过任何一点...

評分

这本书是造反派迟来的一个理论反思,不免有些理想化和粉饰,但对于建设性地理解中国革命的逻辑,却极有启发。鼎立推荐。  

評分

转帖者曰:莎士比亚说过有两样东西可以超越死亡1、你所留下的后代;2、你所留下的著作。 我和伟然可以说是在同一个村子里长大的。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1968年,之后各奔东西,在他后来的上山下乡、回城、招工、考大学和留洋的日子里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也不曾有过任何一点...

用戶評價

评分

讀著讀著,五味雜陳,想哭。後記挺感人的。

评分

可以與鄧力群的國史迴憶錄對讀。通過對海外文革研究的各種教條的批判,這位至死不渝的造反派堅持文革雖然失敗,仍是一場真正的思想戰。最後兩章他談到造反派與改革後自由主義思潮的關係,可惜這一部分並沒有充分地展開。而整本書把討論封閉在思想領域,也有明顯局限。但這都不能抹殺這本書的價值

评分

一場夭摺的中國文化啓濛運動——階級鬥爭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评分

邏輯混亂

评分

mcfarquhar死的時候 就老想到這個人 想起來以前一直覺得mcfarquhar跟這個人是一夥的 所以印象就很好 就 無産階級文化大❂❂ 就是好 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