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1906年生,經曆中國百年之變遷,是真正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知識人。在《周有光百歲口述》一書中,他從童年生活開始,憶及上海聖約翰大學與光華大學,結愛張允和,留學東洋,遊曆歐美,歸國,任教復旦大學,又奉調北京,參與起草《漢語拼音方案》,遭下放寜夏,至逐步恢復工作,成為《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三編委之一的百歲人生。
周有光,1906年生,經曆中國百年之變遷,是真正從“傳統”成功過渡到“現代”的知識人。
本書上篇為周有光的百歲口述,從常州青果巷開始,憶及上海聖約翰大學與光華大學,結愛張允和,留學東洋,避戰四川,遊曆歐美,後歸國,任教復旦大學,又奉調北京,參與起草《漢語拼音方案》,遭下放寜夏,至逐步恢復工作,擔任《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三編委之一,直到如今著述不息。下篇則試圖從張允和生前留下的字裏行間,找到一些對她的夫君百歲追憶的腳注。此外近百幅影像,再現瞭當年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之“閤肥四姊妹”,這一個個傢庭的生活和情感,摺射中國社會的縮影。
20世紀是中國人受苦受難的世紀,內憂外患紛至遝來,幾乎沒有一天停止過。在這樣一個人人朝不保夕的漫長亂世中,竟有一位百二高齡的老人將他一生的經曆,用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思路之清晰,判斷之明確,絲毫不顯衰老之象,這真是人間一大奇跡。何況這不是普通的老人,而是世界知名的漢字改革傢周有光先生!
——读《周有光百岁口述》感二 文/杰夫 一个晚上读完了《周有光百岁回忆》。 早些时候,已经读过金安平先生的《合肥四姐妹》。再读周书,颇有感触。 周有光与张允和的故事,应该是那个时代最为平常的爱情故事了。周自己说,他跟张先生之间是“流水式”的恋爱,而不是“冲击...
評分依个人的口味来说,我比较喜欢看“闲白话”一类的书,口述类的书最好看,访谈类的次之,但不管是“述”还是“谈”,都是用口语进行的,随意、简洁、干净,不像理论书那样云遮雾罩的,讲来讲去总嫌隔了那么一层;除此之外,口述吸引我的另一个此方,则是它不设防、不做硬性规定...
評分总希望从老者的叙述里寻找一些关于生命的评论。遭遇不顺时总是不知道该摆出怎样的姿态,好让自己不被烦恼打倒。 随着对时间的焦虑,开始被评论为“脆弱”。 生命不断延展的同时,快乐和烦恼总是像DNA的双螺旋相互缠绕。 老人百年的记忆里,艰难的过往读来仿佛只是影片...
評分周有光先生说:原来,人生就是一朵浪花。 这些精彩的浪花们,留给许多人的印象仿佛就是一张布满皱纹的相片,但他们也曾有无忧的童年,甜蜜的恋爱,平淡的生活。当然,走过平淡,这朵浪花给予我们更多的是波澜壮阔的事业。 关于常州青果巷 对于青果巷,周有光先生从这里走出,却...
評分昨天中午收到的书,今天上午就读完了,只觉得意犹未尽,一位世纪老人讲述人生,娓娓道来,“口无遮拦”,道尽了那个年代人的甜蜜与苦涩。 第一次了解到周有光这个人是在凤凰卫视上看到一次关于他的专题报道,才知道原来我们一直用的现代汉语拼音竟出于这位老人之手。在那次访谈...
敢說!仿佛應該禁或大幅的刪。
评分內容稍有重復,但其人其事還是很喜歡的。“老朽”但“不糊塗”的人,實際上太難得瞭。還有,每看這類傳記,總止不住地後悔:怎麼相較之下二十好幾瞭自己像是全沒學過什麼的...
评分“瞭解自己的祖國最難,因為曆代帝王歪麯曆史,掩蓋真相。考古不易,考今更難。”p.156
评分看完之後感覺牛逼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架子!!一個百歲老人把自己一生對生活的理解用“來我們過來嘮兩塊錢”的方式告訴你 年紀人真是傢裏的寶啊 多和爺爺奶奶們聊天好麼
评分無牽絆無所懼,一個世紀的煙雲和思索,不止迴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