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了实际意义。
多年前,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彭慕然(Kenneth Pomeranz)的一部《大分流》在世界汉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赞成者和反对者论战不止,国内也是”群雄混战”,也算是近来学术界的奇观之一。彭慕然的书之所以能够如此轰动,归根结底乃是因为作者观点的与众不同。 传统上,中外...
评分时尚的塑造——大分流读后感 大分流是我读的第三本英文原著,虽然有中文译本,而且翻译的也不错,但是为了练习英语我还是选择了读英文本,然后情况往往是读着读着就迷失了,不知所云,更找不到逻辑,此时,只好在拿着中文本的对照一下,最要命的对于这方面的背景和积累很少。以...
评分周锡瑞老师以前的1500字命题作文,我就不介绍书了。 十年之后,当彭慕兰先生《大分流》一书仍被不断提及和争论时,即便是持反对意见的学者,也不会不承认此书的经典意义。诚如许多学者已经提出的批评那样,我认为彭氏在此书中即便不是刻意“抬升”了中国各方面与西欧不相伯仲...
评分新大陆、殖民地、原材料的输入、工业品的输出、宗主国国内矛盾的转移传递释放缓和(生态矛盾、人口矛盾等等)、马尔萨斯陷阱的规避——老话语的新的微观数据流阐释。 历史潮流,浩浩汤汤,分流奔腾,各擅胜场,无谓优劣,活在当下——读后初感。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作者彭慕兰通过比对中国的江南地区与西欧的英格兰,发现在社会经济指标、市场经济自由度、奢侈品消费还有金融、经济政策四个维度上两个地区都处于同一个水平;英格兰与江南地区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达到承载极限的问题。即这两个地区同样具备所有产生工业革命所需要的潜力,并且也都一样面临着突破局限的困难。 但因为两个偶然因素,煤矿和美洲殖民地,英格兰解决了这个生态难题并开始了新的增长。英格兰的煤矿靠近核心经济区,且在开采过程中因需要排水而产生了对蒸汽机的需求,这带动对蒸汽机的改良并推动其得到普及;其次,英格兰拥有广袤的美洲殖民地,解决了因为地少人多而产生的生态问题,使得英国可以将它本土的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这帮助英国跳出了马尔萨斯陷阱,实现了人口与生活水准的双增长。
评分对一个经典命题的比较性回答:近代中西发展路径的不同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
评分比较的视角太重要了,比如黄宗智论证了中国农业的内卷化,但彭慕然加入欧洲的数据比较,中国并不更加“内卷”。则内卷化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也重新设置了地理开发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后因果联系,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介入,即“联系”。但有一段不可遗漏,竞争性政府的作用,布罗代尔式的“资本主义”。
评分好在论述框架严谨和研究方法的修正。一些论据的选择和说法是否恰当有待商榷,但是对糖的消费和白银贸易两处的讨论很精彩。
评分老师让我们读的,啃得很辛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