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编审、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2008年3月起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唐人选唐诗新编》,合著有《河岳英灵集研究》,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等。
《唐代科举与文学(文学类)》把唐代的科举与唐代的文学结合在一起,作为研究的课题,是想尝试运用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试图通过史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或沟通,掇拾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做综合的考察,来研究唐代士子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并努力重视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以作为文化整体研究的素材和前姿。
#书201607#《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 读历史书其实是苦差事,容易“瞻前顾后”,容易“顺藤摸瓜”,陷入“读读不休”的境地。对本朝的史事清楚了,渴望得知其“来龙”,于是读前朝史;对书中所述某类制度感兴趣了,要弄个明白,于是读学术专论;所览书中,作者大肆称赞某学...
评分考试,自隋开始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延续至今。人才得到权和利,即成为社会的楷模和领导,对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唐代科举是考诗赋和策文,也就是考才情和见识,所以唐太宗才会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现在的高考改成考记忆和理解了,脱离常轨乱发挥是要...
评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首次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而言其最具特色和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样式,则非唐诗莫属,它言近旨远,格调或雄健深沉,或清丽高妙,或...
评分粗粗对比了一下有关进士三场试的考证,傅先生所引材料,其生动翔实,实胜于吴先生,而且可能因为积习吧,感觉傅先生的描述更富于情致。其实在序言里也说了,这是一本描述性的书。 不知是否是由单篇论文构成,书里前後引用的材料重复很多,而且分析也大段的重复。印象比较深的如...
评分第一,在唐代,科举功名可以带来官职、经济特权和社会声望,对读书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二,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科主要考文学才华,明经科主要考记忆背诵。进士科比明经科更难考,也更尊贵。 第三,考生的名声对考试结果有很大影响,所以在进入考场之前,考生们要尽可能让主考官和社会名流了解自己。 第四,唐代科举考试有很严格的格式要求,避讳和押韵都是其中的重要规定。 最后,唐代科举放榜以后,金榜题名者还要去拜访主考官和宰相,等候吏部的选拔考试,落榜者就要各奔前程了。
评分第一,在唐代,科举功名可以带来官职、经济特权和社会声望,对读书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二,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科主要考文学才华,明经科主要考记忆背诵。进士科比明经科更难考,也更尊贵。 第三,考生的名声对考试结果有很大影响,所以在进入考场之前,考生们要尽可能让主考官和社会名流了解自己。 第四,唐代科举考试有很严格的格式要求,避讳和押韵都是其中的重要规定。 最后,唐代科举放榜以后,金榜题名者还要去拜访主考官和宰相,等候吏部的选拔考试,落榜者就要各奔前程了。
评分我写论文时的重要参考书,获益匪浅。
评分讲得比吴书清楚 许多问题颇可深究
评分科举与文学关系的早期代表著作,现在看来没那么精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