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俄罗斯人,苏联作家。出生于乌克兰西部边陲的沃伦省(现属罗夫诺州)的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父亲是酒厂的工人,母亲给人家当厨娘。因家境贫寒,只念过三年小学就被迫走向人间独立谋生,不满十岁就给人家放牛、做童工,备尝了饥寒之苦和人格的屈辱。艰难的时世,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孕育了对权贵和剥削压迫者的憎恨,从小就形成了桀骜不驯的反叛性格。1919年进发电厂当司炉助手。同年乌克兰解放,加人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1920年因重伤退伍,进铁路工厂任助理电气技师。1924 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在病榻上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2—1935)。
二、作家评价
这个人的一生展示了精神对肉体的胜利。
——高尔基:转引自李彦春文章《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北京青年报》,2004年5月10日
世上没有一本小说像它一样具有深广影响,它是真正为人类说话的人。
——法捷耶夫:转引自原北师大女附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班同学谈人生感悟的综合报道《未因虎度年华而悔恨》,《天津老年报》,2004年10月1日
对于世界来说,您将成为一个精神战胜人命运背叛的崇高榜样。
——罗曼·罗兰:转引自任光宣文章《无法超越的一种精神》,《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2期
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育了中国几代人。
——温家宝:在莫斯科会会见俄罗斯各界代表时的讲话,转引自《文汇报》,《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人类共同财富》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增订版)》主要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激励了无数人的杰作,自问世以来60多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该书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外,还塑造了保尔·柯察金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其形象超越时空,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人们爱不释手的读物,仅在前苏联,这部作品就以61种文字印刷了600多次,发行量达3000多万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给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保尔身上所体现出的对人生的追求、执着的拼搏奉献精神以及对人生的坚定信念,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读《钢铁》第一部时,读者往往有一种“共鸣”效应,仿佛自己被“代入”到保尔生活里,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保尔内心中的喜怒哀乐。读者的这份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感动于保尔和冬妮娅的初恋。当看到他们最终分手时,读者难免耿耿于怀,更多人表示难以理解。官方解释是,冬妮...
评分合上书,轻轻地闭上眼睛。保尔•柯察金这个高大光辉的形象,仍然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终于,他又一次喊出了那句话:“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
评分在读《钢铁》第一部时,读者往往有一种“共鸣”效应,仿佛自己被“代入”到保尔生活里,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保尔内心中的喜怒哀乐。读者的这份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感动于保尔和冬妮娅的初恋。当看到他们最终分手时,读者难免耿耿于怀,更多人表示难以理解。官方解释是,冬妮...
评分1949年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译者是梅益,全书第一句话:“在复活节前到我家里来覆考的人,站起来!”2007年版译林出版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句话:“节前去我家补考的人,都站起来。”覆考多人性,补考多羞辱。 再对比全书最后一段。 1949年:“他的心震动了。他的最...
评分二十多年前的初夏,我恋上了冬妮娅 那一年,“文化大革命”早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革命没有完,正向纵深发展。 恋上冬妮娅之前,我认识冬妮娅已近十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高小时读的第一本小说。一九六五年的冬天,重庆的天气格外荒凉、沉闷,每年都...
同样是红色文学,轮椅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显然在艺术上的造诣远高于红岩的诸位:有血有肉的人物,跌宕起伏的叙事,自然流露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已经有资格算得上是实打实的文学经典。可惜后半段稍显突兀,最终的主题比较尴尬;但文本本就处于政治宣传的语境,能够做到如此这般,实属不易
评分年少时看过第一部,感慨他和冬妮娅的爱情,现在重新再看这本书,根本不觉好。一本又厚又长的流水账,一部政治宣传材料,其中阶级斗争的观点甚恶,为什么劳苦大众都是高尚先进的,中产和地主都是穷凶恶极的,因此刻画的人物多脸谱化扁平化,保尔一个热血青年也活生生地塑造成神一般的无产阶级钢铁战士,人就就是人,为什么要变成钢铁呢?当然,作者这种奋斗不息的精神必然值得肯定,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只能算是三流,作为某党的先进人物宣传材料勉强算得上一流。有些庆幸,少年时没有读过那些所谓英雄传记。
评分也许确曾影响过几代中国人,再影响几代恐怕是不能完成的任务了。意识形态的浓重可能会影响它继续传世
评分我初一看的。某个周六。
评分初一读过,随着一次抖动,书中的那几行文字顿时变得索然无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