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3歲時隨父母遷至海鹽,在海鹽讀完小學和中學。曾經從事過5年的牙醫工作,1983年開始寫作,已經完成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隨筆集3部,其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近三十個國傢齣版。曾獲意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奬(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4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奬(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奬(2008年)等。
《音樂影響我的寫作》為《音樂影響我的寫作》,收錄瞭十三篇作品。餘華是榮獲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奬的首位獲奬中國作傢。從處女作《十八歲齣門遠行》開始到《世事如煙》、《活著》和《兄弟》等作品,在比較短的時間裏,餘華以跳躍式的姿態達到瞭一個又一個的文學高度。他越來越自如地開拓瞭自己的文學天地,構築瞭自己獨有的藝術世界。其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蘭文、韓文、日文等在國外齣版。
我最后一次读余华的小说,应该是《古典爱情》吧,那是很多年以前,那篇小说是我无意中读到的,那种深刻的悸怖,曾经缠绕我多年,我不能不叹服文字的力量。后来我进入IT业,太忙,读小说少,所以虽然偶而会想到是否要再重读一遍,看现在是否已经有勇气,却也还是没有读。所以回...
評分任何时代,都有不浮躁的读者。读书是一个人安静下来才做的事。不是参加派对,不是社会关注的热闹。写作与阅读,都是冷清的,但这样的状态却像海底激流,始终汹涌澎湃。听说“80后”的小作家埋怨前辈作家不愿交出“文坛接力棒”,余华付诸一笑:“他们还年轻,不明白。其实文坛...
評分没想到余华有这么高的古典音乐素养,在谈到柴可夫斯基一文中记者问他“大家普遍认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表达的只是他个人的痛苦,而马勒表达的是整个犹太民族的痛苦,马勒能在音乐中超越痛苦,而柴可夫斯基永远跳不出来。”余华说“柴可夫斯基是马勒的前辈,就是因为他没有超越,...
評分余华在散文集《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中的第一篇同名散文中解释到自己并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而且乐理知识也不多。然而,这并没有阻碍他成为一位古典音乐爱好者。而且,身为作家——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家——的他不但分享了聆听古典音乐作品对他写作的影响,也在他的散文中通过文...
評分他说,这将是一个开放的系列,涵盖之前所有的作品,也将收入之后所有的作品……从文艺到作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编辑走了,又或是版税问题? 聊了古典乐,很深奥的说。羡慕一种人,可以把交响乐侃得头头是道,特别牛掰的样子。希望二十五岁时,能听过一些古典乐,有自己喜...
前麵九十頁值五星。突然有點明白餘華為什麼會寫《兄弟》和《第七天》瞭,就跟張藝謀拍《英雄》《十麵埋伏》陳凱歌拍《無極》一樣,8、90年代我們還是小屁孩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走得很遠很遠瞭,等我們終於能夠遙望那兒瞭,他們早膩味瞭。
评分前麵九十頁值五星。突然有點明白餘華為什麼會寫《兄弟》和《第七天》瞭,就跟張藝謀拍《英雄》《十麵埋伏》陳凱歌拍《無極》一樣,8、90年代我們還是小屁孩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走得很遠很遠瞭,等我們終於能夠遙望那兒瞭,他們早膩味瞭。
评分這本小冊子的前兩篇簡直讓我有“驚艷”的感覺。很少見到像餘華這樣,在文字、文學、音樂與心靈之間找到瞭一種契閤的關係,並且懷著一腔真誠去揭示和描述這種關係。可惜的是,後麵的文章就有點空泛瞭,似乎難以為繼。 不管怎麼說,《高潮》一文指齣瞭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麯》與霍桑《紅字》之間內在的共契,餘華的文字也頗為深入優美。實在值得一讀。
评分包裝的實在太糙瞭,要是從寫作功底看還是不錯的,就是內容一般般
评分音樂與文學相通。作麯傢與文學傢的對比,溫暖的文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