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
1962年出生于湖南株洲茶陵县,1983年获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前身)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进入威斯康辛大学任助理教授,1995年获聘为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1996年担任终身教授。1998年创办Value Engine(价值引擎)公司,2001年与两个合伙人创办了Zebra对冲基金公司。
目前为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长江商学院访问教授。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奖励。
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评出的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战略、股票定价等问题。
对于一个封闭多年、人口众多的计划经济国家,当它重新走市场化道路、加入全球化秩序时,积压多年的后发潜力在初始时期必然会快速发挥,经济会迅猛增长。这种太快、相对轻松的增长,往往带来非理性亢奋,让人得出错误结论。
~~~~~~~~~~~~~~~~~~~~~~~~~~~~~~~~~~~~~~~~
中国的故事是:在不进行实质性政治改革的情况下,凭借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重点发展其制造业、建筑业等“重型”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对新闻媒体和法治环境的依赖度低,所以到目前为止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还可以成功。然而,这一“重型”发展模式是不能持久的,今天的中国经济现实实际上已在挑战这一模式。
仅靠工薪的增长来增加个人收入,虽然能多少使大家共同富裕,但在经济快速增长时,那些不持有任何经营性产权的人无法靠产权的增值而提高收入。结果,收入差距可能难免越来越大。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弥补众多家庭因规模化生产与规模化销售而失去的一般性创业机会(中等收入机会)呢?股份的证券化交易是缓和贫富悬殊的一种方式,给中产阶级在收入上有“与时俱进”的机会。这样一来,尽管工薪阶层不直接经营企业,但他们也能以股东身份分享创业与企业增长的好处。
对于任何社会,多数人有从事“小本生意”的致富机会而且这种致富机会人人平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培育并维持一个足够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或“中产阶级”的必要条件。一旦中产阶级占多数,社会稳定就会是自然的事情。
作者把经济学和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历史等全部打通,研究的问题全部是中国目前最要害的课题,提出的解决办法都非常靠谱,支持结果的数据非常翔实。 朗咸平可以排第2位经济学家。因为朗教授研究触及的层面还不如陈教授宽广、深刻。
评分寫新聞媒體自由好像太多了。。再有就是法制,個人感覺中國人的很多習慣都是自古傳下來的,靠的是文化,環境的影響,還有就是前輩的影響。。。雖然法制進程是必須,但一味的強調法律的主導地位,有時候真的未必能像歐美那麼有效。。。
评分本书可以看成《金融的逻辑》的第二季。 我是个不懂金融学的外行。站在一个外行的角度,我认为陈志武先生的书写得又深入浅出又文理清晰。 《金融的逻辑》可以认为是基础框架讲解。 《非理性亢奋》可以看成是把基础框架放在中国国情下的应用。 《金融的逻辑》给我带来很多观念的...
评分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讲述金融市场制度安排的深刻意义,以颇具人文关怀的眼光分析金融进步和创新,作者深刻不失广博,是众多令人感觉云雾缭绕的股市争论中一束清澈的阳光。
评分《非理性亢奋》自序: 陈志武 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来得很快,似乎也来得容易。试想,打开国门、放开私人创业的手脚,还给老百姓投资、生产、定价、运输和销售的权利,就可以带来这么快的增长,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能得到这么快、这么大的提升,这让人自然要问:为什么...
作者不了解中国国情
评分虽是2008年分析2000年和1929年美国股市泡沫/崩盘的文章,但仿佛句句在说当下的中国股市。另,给管理层的股票期权和同向涨跌率解释的很通俗易懂
评分思路清晰,论证有据。这帮“干货”博士真的很厉害。
评分想在中国股票市场赚钱(或赔钱的人),不如先看看这本书。
评分黑,黑,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