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6日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的阿格诺。1985年创作长篇处女作《红胡子的诅咒》,1987年《第四扇门》获得科尼亚克侦探小说大奖遂正式出道,1988年《血色迷雾》获得欧洲惊险小说大奖。
侦探角色以犯罪学家阿兰·图威斯特博士为主,艺术鉴赏家欧文·伯恩斯则是另一重要系列的主角。法国推理文坛的异数,是当前欧美罕见的传承了约翰·狄克森·卡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安东尼·伯克莱等古典大师衣钵的作家。其作品皆是以不可能犯罪为主的正统推理小说,充斥着密室、不在场证明、凶器消失等令人兴奋的诡计。阴冷的哥特城堡、古老的神话传说的确让人兴奋,但若没有对古典推理小说那份执著的信念, 这一切都是浮云!古典推理在后黄金时代得以延续,一方面固因读者们的忠心耿耿,另一方面更因有保罗·霍尔特这样坚持不懈的旗手,年复一年地对抗寂寞。
“您爱我吗?我真是心满意足。那么,现在去杀戮吧!”
收到这张奇怪的卡片的时候,欧文·伯恩斯忍不住拿腔拿调地念了一遍,似乎要品尝其中的每一个音节。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者,他只有一种癖好:在所有的领域里——甚至是完美的犯罪中寻找美感!他经常慨叹说这个时代的罪犯完全丧失了对于美的追求。
但是欧文·伯恩斯想错了,一个完美的罪犯出现了。这名罪犯不仅来无影去无踪,还总是预先向警方通报谋杀的企图。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每一桩谋杀案都和一个“古代七大建筑奇迹”相关,凶手要完成“犯罪七大奇迹”!
有血有肉的活人能够让弩箭从天而降吗?能够从惊涛骇浪中的灯塔上飞走吗?也许凶手根本就不是一个凡人,而是一个乃塔尔——古埃及神话当中的无形的力量……
中午趁着休息的时候终于看完了这本让欧文·伯恩斯都束手无策的《犯罪七大奇迹》。虽然感觉整个故事的构架比起《解答》和《门》还差了点火候,但是一下把七个异想天开的谋杀事件连续抛出,而且一件比一件让人匪夷所思,也算能够弥补这一点了。 自从打开霍尔特的第一本书《第四...
评分我可以打四星半以上,并不是因为这本小说有多完美,也不是因为故事某个惊骇的瞬间让我无法释怀。二是因为这本书的确让人看到了一部“超级侦探小说”的野心。尽管相对这个野心而言,作者似乎还稍微有一点亏力,但已经是完成得相当不坏了。 只是这故事作为一本300多页小说,有点...
评分这位作者的人物塑造和氛围营造还是一贯的弱啊,看他的书凶手是谁根本不重要,关键是杀人方法是什么~~~ 其实这本书算物有所值了,其中一个谜题就够其他人写一本书的了~~~ 应该是“布尔战争”不是“波尔战争”~~~ 结局是什么意思呢???暗示是被作者杀了??? 防泄密 防泄...
评分阅读的过程是非常愉快的,没有任何阅读障碍,谜团也非常精彩。文笔和情节很好,有法国式的浪漫。 但是解答却不能令人满意,虽然是合理的,但太过于简略,没有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解答。虽然案件看上去让人眼花缭乱,可是全书没有具有突破性的诡计(以上仅是我个人观点)。 ...
评分本书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那七个一个比一个神奇的不可能犯罪。就作案手法来讲,每一个案件就像书的题目一样,都堪称奇迹。只不过有的是精妙得堪称奇迹,有的则是荒谬得堪称奇迹。 其实书中的七个谋杀诡计都十分具有潜力。如果每一个都细加打磨,严谨构思,都可以独立成篇,成为...
有几个诡计不错 简单却想不到 这种类型的小说的凶手和动机就不是特别重要 因为很难设置地合情合理
评分霍尔特最大的特点就是谜面特别炫,很有些岛田流的味道,可谜底就稀松加平常了,甚至在平均水平以下。缺乏后劲儿啊,可是推理小说最出彩儿的地方恰恰应该在最后。
评分霍尔特最大的特点就是谜面特别炫,很有些岛田流的味道,可谜底就稀松加平常了,甚至在平均水平以下。缺乏后劲儿啊,可是推理小说最出彩儿的地方恰恰应该在最后。
评分一流的迷题,二流的故事,三流的解答,四流的凶手
评分把7个可以独立成短篇的案件串在一起,比短篇多了连续感,真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前面百分之九十都是在案件铺成,由于案件较多,背景内容也很丰富,所以没有丝毫冷场的机会,再加上保罗霍尔特本身就是说故事高手,王小妞的翻译也自然至极,一路热热闹闹来到揭晓真相的时刻。一下子戳破7个不可能犯罪的诡计,太过瘾了,随着诡计的逐一揭晓,真凶也显而易见了。至于动机部分,保罗霍尔特并没有做多余的阐述,整个收尾非常干净有力。如果把这7个诡计分成7个短篇来写,这本书肯定就没这么好看了,甚至还有坑爹之嫌,写成长篇,就很良心,真是聪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