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剛,上海大學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研究員。曾為《解放軍報》記者、《中國減災報》執行編委、《三聯生活周刊》執行主編、中央電視颱《新聞調查》欄目總策劃、《南方周末》常務副主編。著有《唐山大地震》、《大清海軍與李鴻章》、《留美幼童》等著作。
2003年的「沙士」疫潮,讓21世紀的人類見識了天災的可怖;1976年中國唐山大地震,更是一段自然對人類慘酷屠戮和人類頑強抗爭的歷史。 本書作者當年曾參加抗震救災工作,親眼見證了這段歷史。大量真實的史料、大批珍貴的歷史圖片以及作者深沉的反思與追問,使本書成為報告文...
評分1976年7月28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惨痛的日子,这一天,地动山摇,山河破碎,唐山这个老工业城市在这场强震中支离破碎。无数个家庭因此破裂,二十四万人的生命因此终结。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唐山大地震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地震发生时的瞬间到底发生...
評分近来玉树地震使我心情格外沉痛,愁眉难展,食不下咽,汶川时的绝望还未淡化却又浓重起来。有一件事可以肯定,人祸必会招致天灾,但天灾未必因人祸。 小时候读过唐山大地震的书,当时识字不多并未读完,不知道是否是这本,记忆最深刻是里面写人们饮尿维持生命,让我浅幼的心灵...
評分 評分“我们讲天灾,离不开讲人,有很多时候,灾害的后果之所以如此严重,就是因为有人的失误。还有一部分灾害,本来不是什么严重的灾害,但是某些人为了某些利益集团、某些政客的需要,他会利用这种灾害的资讯,会有的,所以这样的,有的时候是人祸和灾害、天灾和人祸互为因果。”...
紀實寫作要的well-organized完全沒有 行文以及那點意思都脫不齣窠臼
评分算不上經典。作者自己後來也承認,畢竟是八十年代的作品,不免采用瞭當時特有的一種抒情濃烈的視角和筆調,不夠冷靜和客觀。但總歸保留瞭大量真實的細節,令人震撼和動容。
评分那個時代
评分紀實寫作要的well-organized完全沒有 行文以及那點意思都脫不齣窠臼
评分算不上經典。作者自己後來也承認,畢竟是八十年代的作品,不免采用瞭當時特有的一種抒情濃烈的視角和筆調,不夠冷靜和客觀。但總歸保留瞭大量真實的細節,令人震撼和動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