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伶伶,女,教师职业,律师资格,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2004年获南京市委宣传部、团市委颁发首届“南京十大青年文化新星”称号。所著《梅兰芳全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先后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第四届金陵文学奖一等奖(最高奖)、1993-2003年江苏报告文学奖一等奖(最高奖)、第二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并被列为团中央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推荐作品及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另著有《梅兰芳画传》(作家出版社2004)、《倪徵噢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日记的胡适》(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程砚秋全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等。
书中首次撩开孟小冬的神秘面纱,还原梅孟相恋的本来面目。书中呈现的梅兰芳和孟小冬,是两条清晰而复杂的人生轨迹,他们都是性格鲜明而丰富的艺人,都是一流的艺术家,是当时风尚的两支标杆,却因为种种原因,一个日益走向主流社会,成为风流人物,成为大师,成为民族象征,从而抵达艺术和人生的顶峰,为自己的生命划上完满的句号;而另一个则日益颓唐、退让,光华渐失,活力悄隐,自觉退出艺术舞台,把自己的人生归附到一个虚无的所在。令人感慨。
长久以来,孟小冬这个名字,留在很多人记忆中的,已不单单是一代红伶,一介名优,而是一个在旧时代受封建遗毒侵害、历经坎坷的悲惨女人。无论何时提及孟小冬,总绕不过另外一个人的名字,梅兰芳。有人说,梅兰芳开始了孟小冬的悲剧人生;也有人说,孟小冬使梅兰芳的清白人生留下了一块阴影。梅孟相恋的缘由其实很简单,无非两情相悦、两性相吸、彼此相慕而已,与一般男女爱情的生发并无特别之处。倒是他俩显耀的身份,使世人把他们的爱情放大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电影的后劲
评分缘已止,但或许情未了
评分当资料过了一遍。作为传记文学其实还是有硬伤的。第一,叙述方式很奇怪,等于是把俩人的生平按照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式说了一下,很偷懒,也完全没有有机的结合。第二,叙事人自己老喜欢就梅孟恋发表意见,而且显然是梅吹,经常捧梅踩孟,读的我直翻白眼,字里行间的价值观也很陈旧,总之,当资料看可以一翻,整体不值得读。
评分电影的后劲
评分封面与豆瓣的不同。P81:1919年和1924年梅兰芳的两次访日,不仅在东京等几个城市演出了二十一场戏,还拍了三部电影。到了P87,却说:1920年春,梅兰芳第四次赴沪...有一件事意义重大,那就是参与拍摄了一段戏曲电影。这是他第一次拍电影,从此和电影结缘。爆笑:在看《嫦娥奔月》时,梅兰芳手持花镰的形象令司徒拔(港督)吃惊不小,他悄声问身旁的同伴:“密斯特梅也会高尔夫球吗?”原来他把梅兰芳手中的花镰当成了高尔夫球棒了。(P10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