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1956年出生,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当农民数年,然后当兵,又复员当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长期在《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文章,著有《取静集》、《经典与人文》、《被延误的现代化》、《萨特》、《历史的裂缝》、《历史的进退》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等。
雷颐博客http://blog.sina.com.cn/leiyi
继《历史的裂缝》之后,中国知识人雷颐的又一部深具影响力的随笔集,收入发表于《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诸媒体的专栏文字。全书分为帝国斜阳、今昔人物、不是故事、公共空间四辑,作者一如既往,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串联起历史与现实。本书尤为关注集体记忆的形成,着力填充历史的空白。
本书上“何以‘激进’”一文比作者以前发表过的文章有内容增加,其中以下内容,可显作者真想法。 纵观晚清历史,每当还有一线希望、还能控制一定局面的时候,清廷总是拒不变革;只到时机已逝、完全丧失操控能力的时候,它才匆匆忙忙地被动“改革”。改革愈迟,所付出的“利息...
评分p140.为“麻雀”平反与政治基本无涉,但其道路为何仍如此曲折?这些科学家在“文革”中为何会受到如此迫害?是何种教育、思想灌输使那些原来的“普通人”,做出对死者鞭尸扬灰这种令人发指之事却还自以为非常“正义”? p142.“作为特定时期的大众普遍言行,'讲用'活动曾经触及...
评分本书上“何以‘激进’”一文比作者以前发表过的文章有内容增加,其中以下内容,可显作者真想法。 纵观晚清历史,每当还有一线希望、还能控制一定局面的时候,清廷总是拒不变革;只到时机已逝、完全丧失操控能力的时候,它才匆匆忙忙地被动“改革”。改革愈迟,所付出的“利息...
评分这本书让我失望,只是作者散见其他报刊随笔的合集,还起了个颇有意味的名字《历史的进退》,我看不如叫《记忆的碎片》更为合适。 四个章节应是因文而设,也只有第一个章节“帝国斜阳”,可以与他写的李鸿章那本书互相印证,读来依然兴味盎然。而后面的几个章节,特别是“不是...
评分之前读了《历史的裂缝》觉得还不错,看到作者有新书,就再买了一本。有点失望。 作者推崇寓史论于事实之中,至少在本书中做得不算成功。文章太半篇幅是议论,而评论也多是老生常谈,读来无甚新意。 书里谈了些荒诞的事情。纵向来看,今天算是有所进步;而横向来比,恐怕还处...
三星半,“唯文本”阅读值得关注
评分它山之石
评分读晚清史总是让人感慨良多啊,今日的知识分子看中国问题都没有梁启超那个时代的人清楚呢!读文革史则觉得很荒谬可笑。书中许多有趣的生活实录,喜欢这种历史表述。
评分读晚清史总是让人感慨良多啊,今日的知识分子看中国问题都没有梁启超那个时代的人清楚呢!读文革史则觉得很荒谬可笑。书中许多有趣的生活实录,喜欢这种历史表述。
评分写当代的比写晚清的要好,可惜我只想看晚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