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两岸的流年碎影

漓江两岸的流年碎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凌世君 著
出品人:
页数:4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9-3
价格:58.00
装帧:特装
isbn号码:9787559815835
丛书系列:桂林历史文化丛谈
图书标签:
  • 老照片
  • 桂林
  • 漓江
  • 未知
  • 文化散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0.摄影
  • 漓江
  • 桂林
  • 旅行文学
  • 散文
  • 回忆录
  • 风光摄影
  • 中国文化
  • 游记
  • 地方志
  • 自然风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桂林幸有山为座标,我们可以通过老照片去对应方位,还原已经消逝的旧时空。可是,老照片只给了我们空间感,却无法叙述隐藏在旧时空中的老故事。比如,世人熟悉“桂林山水甲天下”,却不知 “桂林的木屋尤其为天下第一”。桂林旅游之发达,旅行杂志,早有办刊。桂林的渔船、浮桥、十字街、腊味店……该书作者凌世君,多年潜心于对桂林老照片后面故事的调查、钩沉,又用充满诗意美感的文笔将这些故事展现开来,使老照片变得充实有趣而鲜活。时间成全故事,200余张老照片,还原了一座城市的旧时风貌。

作者简介

凌世君,女,毕业于广西大学中文系,社科系列副研究员,桂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潜心研究桂林历史文化,参与编写《桂林文化大事记》《桂林抗战文艺辞典》《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等书。2010年7月,策划举办了《百年光影——桂林城市记忆》展览,并组织编写、出版了同名图书,社会反响热烈。

目录信息

山水城池
城市记忆中的泥湾街 / 2“东渡春澜”的背影 / 6大学士牌坊 / 16清水池塘处处春 / 22
桃花江上南门桥 / 26 民国纸币上的桂林城 / 30 穿山桥的前世今生 / 36 风光了近千年的八角塘 / 40 1944 年的十字街 / 43 小十字街的回忆 / 46 叠彩山下的定粤寺大雄宝殿 / 49 漓江西岸的流年碎影 / 52 遥望上关 / 57 繁华落尽雁山园 / 61 西林公园今何在 / 65 满溪流水半溪花 / 69 桂林《十六尊者像》的诞生之地/ 75 北门在哪里 / 79 虞山,桂林历史上的圣山 / 85 一株见过黄庭坚的大榕树 / 90 三名合一景风阁 / 94 花神的祠堂 / 98 訾洲红叶桂林秋 / 102
百姓滋味
传承千年的鸬鹚捕鱼 / 108 站在街头卖石灰 / 113 睡在门前台阶上的孩子 / 117 1942 年的桂林腊味店 / 121 中正桥上的人们 / 125 桃花江上水车忙 / 129 1935 年桂林的船家 / 133 ……
碎影流年
漓江上的红帆船 / 158
1933 年的桂林是不是下了一场大雪 / 162
美国“徐霞客”眼里的老桂林 / 166 独秀峰下著名的“铁房子” / 170 追寻独秀峰远去的历史记忆 / 174 那些年,桂林城的木炭汽车 / 178 20 世纪 40 年代桂林就有两条公交线路了 / 182
民国的《桂林导游》怎样介绍 桂林 / 186
民国时期的桂林导游书诞生记/ 191 民国《旅行杂志》如何写桂林/ 195 那些纷至沓来的旅行团 / 199 一张老照片和两度兴安游 / 203 ……
往昔风云
纪念封上的桂林光复日 / 262
威尔克斯与桂林城 / 265
102 岁的传奇飞行员 / 270
虚云大师的桂林情缘 / 274
道安法师在桂林 / 277
为什么你的眼里写满悲怆 / 281
澳大利亚人笔下的桂林劫难/ 284
……
外篇
旋建旋拆,关于逍遥楼不能不说的往事 / 318
马秉良牵头改造大清广西贡院 / 326
两江四湖:水与城 / 334
天赋自然 园城桂林 / 341
附录
访谈:通过一张张老照片重新发现桂林 / 350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长期从事档案馆工作,对桂林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积淀,熟悉影像档案的内容和背景。每一幅老照片后面,似乎有一双观察的眼睛,细致解读和考证,展现了这段时间里,桂林的历史、社会和百姓生活,既是对影像档案的保护挖掘,也是继承和发扬桂林地方文化;其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展现有血有肉的社会景象和人文关怀,文字隽永,颇为打动人。

评分

作者长期从事档案馆工作,对桂林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积淀,熟悉影像档案的内容和背景。每一幅老照片后面,似乎有一双观察的眼睛,细致解读和考证,展现了这段时间里,桂林的历史、社会和百姓生活,既是对影像档案的保护挖掘,也是继承和发扬桂林地方文化;其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展现有血有肉的社会景象和人文关怀,文字隽永,颇为打动人。

评分

作者长期从事档案馆工作,对桂林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积淀,熟悉影像档案的内容和背景。每一幅老照片后面,似乎有一双观察的眼睛,细致解读和考证,展现了这段时间里,桂林的历史、社会和百姓生活,既是对影像档案的保护挖掘,也是继承和发扬桂林地方文化;其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展现有血有肉的社会景象和人文关怀,文字隽永,颇为打动人。

评分

作者长期从事档案馆工作,对桂林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积淀,熟悉影像档案的内容和背景。每一幅老照片后面,似乎有一双观察的眼睛,细致解读和考证,展现了这段时间里,桂林的历史、社会和百姓生活,既是对影像档案的保护挖掘,也是继承和发扬桂林地方文化;其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展现有血有肉的社会景象和人文关怀,文字隽永,颇为打动人。

评分

作者长期从事档案馆工作,对桂林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积淀,熟悉影像档案的内容和背景。每一幅老照片后面,似乎有一双观察的眼睛,细致解读和考证,展现了这段时间里,桂林的历史、社会和百姓生活,既是对影像档案的保护挖掘,也是继承和发扬桂林地方文化;其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展现有血有肉的社会景象和人文关怀,文字隽永,颇为打动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